人民幣跨境結算4年翻800倍 國家戰略加速國際化
導讀: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張茉楠[微博]表示,人民幣結算快速增長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有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果之一,而人民幣升值也帶來了人民幣結算數量的攀升。不過,她表示,未來人民幣貶值預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造成負面影響,建議盡快實行匯款市場化。
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在進一步加快。昨日南都記者從匯豐銀行提供的數據中獲悉,2012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2 .94萬億元人民幣,是2009年試點初期36億元人民幣的近817倍。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預計,2015年人民幣將成為全球三大跨境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張茉楠表示,人民幣結算快速增長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有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果之一,而人民幣升值也帶來了人民幣結算數量的攀升。不過,她表示,未來人民幣貶值預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造成負面影響,建議盡快實行匯款市場化。
跨境人民幣結算占貿易額16%
“現在客戶主動要求通過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在明顯加大。”佛山市簡一陶瓷有限公司外貿經理伍先生告訴南都記者,在其完成的外貿結算中,人民幣的比例越來越大。
昨日,匯豐向南都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四年中,中國人民幣跨境結算增長迅猛。其中,2012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2 .94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的2 .08萬億元增長41 .3%,自2009年試點以來,人民幣結算占中國內地進出口貿易額的比例已速增長至約16%。
“大家主要看中的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伍先生對南都記者表示。匯豐銀行的調查顯示,人民幣結算比例的增長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人民幣結算具有“降低外匯風險”的作用、日常業務運營帶來更多便利、交易對手方要求以人民幣結算以及人民幣可能升值的動機。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張茉楠則認為,人民幣貿易結算在過去三年的激增,主要與國家戰略主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區域化有關。她指出,過去幾年,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建設以及結算系統建設方面速度非常快,此外,在香港發行點心債等創新舉動也加快了人民幣供應量,對人民幣結算起到促進作用。
而匯豐全球調查的數據也顯示,在境外企業對跨境業務人民幣結算益處的認知上,香港和英國的比例最高,分別達72%和56%,美國和德國則均為44%,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略低,分別為39%和33%。
對此,張茉楠認為,自匯率改革以來,中國人民幣基本呈單邊升值趨勢,人民幣成為保值升值資產,對于很多國家來說,增持人民幣的意愿加強,這是人民幣結算激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這些國家與中國聯手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意愿較強。
2015年占對外貿易總額三分之一
而在對目前尚未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機構的調查上,匯豐調查顯示,50%計劃在5年內使用,其中,有30%計劃在3年內使用人民幣;從地域上來看,則以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為主,尤其令人意外的是,英國的企業也表現出這一意愿。
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表示:“廣泛的認知度為人民幣在全球使用率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央行近期的一系列簡化和完善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措施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更是一大利好。”
今年7月份央行剛剛下發了《關于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和完善有關政策的通知》,該通知簡化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包括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銀行卡人民幣賬戶跨境清算業務、境內非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境外放款和發行人民幣債券業務等。
“2015年人民幣將躋身全球三大跨境貿易結算貨幣。”何舜華表示,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將有望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據悉,根據匯豐的調查,其客戶中,超過一半預計在2013年人民幣跨境業務會有所增長,而29%的客戶更是預計增長會超過20%。73%的客戶預計人民幣跨境業務在未來五年內將繼續增長。
貶值預期或成國際化障礙
不過,張茉楠也對南都記者分析稱,隨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推進以及離岸市場建設的加快,部分企業通過虛假貿易進行人民幣套利已經成為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隱患。她指出,5月份以來,監管層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加大監管力度。
但同時,張茉楠也對南都記者表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的最大障礙在于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近期亞洲多國貨幣均出現貶值。而如果這種預期加劇,將導致人民幣價格大幅波動,從而導致貿易對手擔心匯率的穩定性而放棄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在此之前我國的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是靠國家意志推行,目前匯率管制仍沒有放開,采取盯緊美元的方式,雖可以短期令人民幣貶值減緩,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不利。應該更具前瞻性,放棄政府主導的中間價,讓市場決定貨幣價格,自己尋找平衡點。”
(記者 陳穎 實習生 林子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