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六連漲 出口型企業加速轉型創新
導讀: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665,較前一交易日繼續小幅上漲3個基點。據了解,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連續6日上漲,即期匯率連續兩日創出新高、邁入“6.1時代”。
有企業針對中高端市場研發新產品,通過轉型提升競爭力
進入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出強勢行情,強烈沖擊著市場神經。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外貿出口企業而言,盡管訂單并未停歇,但受此影響,企業的利潤已是大幅縮水,部分企業甚至轉變經營方向。與此同時,進口原材料、設備的企業卻受益于人民幣升值。兩相對照,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六連漲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665,較前一交易日繼續小幅上漲3個基點。據了解,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連續6日上漲,即期匯率連續兩日創出新高、邁入“6.1時代”。
人民幣匯率一次接一次創歷史新高,強烈沖擊著市場神經。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匯率因素對外貿中小企業的出口盈利水平,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影響愈發明顯。
服裝紡織業出口影響大
“成本售價追尾、匯率差白白吞噬利潤,經營起來很是力不從心。”今年以來,合川永華絲綢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春曾多次向商報記者表達這樣的困惑。近日,當商報記者試圖再次聯系他時,工廠的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早已停工了。”當地外經貿委一位相關負責人向商報記者透露說,由于經營狀況難以扭轉,該公司已悄然轉向,進入房地產領域。
“在我們這個行業,至少有一半的利潤都被不斷走高的匯率‘吃掉’了。”作為同行,重慶市聚龍繭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富強頗有同感,他告訴商報記者,雖然近年人民幣升值是長期趨勢,但從年初到現在,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勢頭這么猛還真出乎意料。
“如今跟客戶合作更加謹慎。”唐富強坦言,現下主要接的都是短單、小單,長期訂單會在合同附加匯率條款,對回款時間要求也更加精確。盡管如此,但依然擺脫不了接單不賺錢或虧本的陰影。
“服裝紡織業出口利潤點很低,通常都是在個位數,人民幣大幅升值對公司出口業務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重慶雨姿戀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毅告訴商報記者,一般而言,外貿面料服裝訂單平均毛利率在3%~5%,人民幣每升值1%,公司損失的利潤卻不止1%。“綜合各方面成本,訂單流失造成的潛在損失等因素,人民幣每升值1%,公司出口業務量將損失3%~4%。”
出口型企業加速轉型創新
在人民幣升值之下,出口型企業承擔較大的匯兌風險,雖然可以借助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避免或縮小匯率風險的壓力,但效果有限。
美心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例如在每年春秋兩屆的“廣交會”上,公司會力推創新性的產品,同時盡量在簽訂合同時鎖定匯率,這樣即使匯率發生一定變化,也不至于給企業帶來太大影響。
“所謂的鎖定匯率,就是企業在與銀行結匯時按照鎖定時的匯率進行結算。”重慶歐勒精細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仁權告訴商報記者,不過,實行匯率鎖定的企業是一些出口額較大的企業。“人民幣升值若是長期持續下去的話,轉型才是抵御人民幣升值負面影響的根本辦法。”黃仁權表示。
這個觀點得到了重慶緯蘭蠶絲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高峰的認可。“目前紡織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力不夠,容易受到國際市場變化以及匯率的影響。”高峰表示,目前公司正著手研發生產多種新型綠色植物纖維產品,未來將打入中高端市場,通過創新產品帶動品牌影響力。
市外經貿委外貿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貿企業除了采用匯率工具靈活管理匯率風險外,同樣要注意加強內功培養,提高出口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僅僅是價格的競爭力,更包涵產品質量、技術、品牌的競爭力。通過改變過去的代工生產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增加盈利能力。
利好企業進口設備原材料
不過,人民幣升值并不全是壞處。人民幣升值也意味著購買力的增強,引進先進的產品生產線、專利技術等成本也會降低,對依靠美元結算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來說,也有利好。
“最近幾個月進口成本至少下降了5%。”重慶玖龍紙業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企業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之一,主要通過回收廢紙進行再制造。該公司財務部蔣經理給商報記者算了筆賬,公司所需廢紙主要從歐美進口,每個月的進口量平均在2.5萬噸,金額在575萬美元左右,由于近來人民幣處于上行通道,“粗略估算,每個月至少可節省4.6萬美元”。
重慶海德世拉索公司外貿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公司正要進行技術改造,這時便是引進國外高科技設備的好時機。“人民幣升值后,很多高科技設備的進口價格也會降低,所以企業會加速引進國外的高新技術。”該負責人表示,這對改變以往粗放的增長方式,向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集約型模式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
原標題:人民幣升值 倒逼出口企業創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