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元區英國三大行維穩 各有都有小算盤
北京時間8月1日,美國、歐元區和英國三大經濟體的央行相繼宣布了最新的利率決定。盡管最新公布的GDP和制造業PMI等數據表現超預期,但三大行無一例外選擇了維穩,美聯儲甚至被一些人認為發出了更多的“鴿派”信號。不過,在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上,美歐英三大央行似乎并不盡相同。
美聯儲在7月31日結束的議息會議上宣布,維持現行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不變。在會后聲明中,當局并未對何時開始退出QE給出任何暗示,但稍稍下調了對經濟的評估,并強調通縮風險。
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5月份首次透露要考慮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退出以來,市場一度非常擔憂。而此后,伯南克等美聯儲官員似乎刻意要為市場的這種擔憂降溫,這次的政策聲明也頗具“鴿派”色彩。
不過,即便如此,很多機構并沒有就此改變對美國可能在年內啟動QE退出的預期。包括巴克萊等在內的多家大行仍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份開始縮減購債規模。
最新的一些數據似乎也給了美聯儲退出的理由。周三美國發布的二季度GDP初步數據為1.7%,盡管有“水分”,但仍大大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另外,周三發布的民間就業報告也超出預期。
眼下,投資人都將眼光投向了周五公布的官方非農就業報告。目前的普遍預期為,美國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將增加18.3萬,6月份為19.5萬人。
在美聯儲之后,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也宣布維持當前的寬松政策不變。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歐洲也有好消息傳來。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制造業PMI升至50.3,突破了50的榮枯分界線,同時也創下兩年來新高。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相比美國,歐元區和英國接下來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湯森路透對經濟學家的調查發現,近半數受訪者仍預計,歐洲央行下一步仍可能加大流動性支持力度。而對于英國央行,效仿美國和歐洲提供所謂前瞻性的政策指引,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
從金融市場的即時反應看,1日歐洲早盤,美元指數大幅反彈,而歐元對美元則下跌近0.5%。這似乎說明,投資人預期美國會在歐洲之前先行考慮退出。
(朱周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