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金融危機不會爆發 做空人民幣無利可圖
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的前景是否已經放緩或者消失?中國股市的前景又如何,是否會像其他新興市場一樣,也遭遇大規模的做空沖擊?會不會爆發一些國外媒體所稱的“中國式金融危機”?
做空人民幣無利可圖。或者說,人民幣未來持續升值的壓力仍然十分明顯。首先,匯率貶值與資本劇烈流出高度一致,人民幣與美元高達2.75%的利差使得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居高不下,熱錢進出并未產生明顯的方向性影響,因此,“做空人民幣”并無明顯套利空間;其次,人民幣貿易結算展開以來發展勢頭迅猛,在新興貨幣大幅跳水之后,越來越多的貿易結算會轉向使用人民幣,人民幣用于國際貿易結算的總量規模還會快速擴大,近來已有消息稱人民幣已經躋身全球前十大結算貨幣;第三就是外匯市場的投機資金會跟蹤國際貿易結算的趨勢,繼續押注人民幣升值,甚至會在人民幣升值的投機中加大賭注,因此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會輕易改變。受此影響,中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的地位也將會顯著提升,中國股市也會在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推動下出現一波明顯的反彈上漲行情,屆時中國股市納入MSCI指數或許就會實現,因此,中國金融市場的總體前景,將是在國際化程度大幅提高的同時,出現一次國際地位的顯著提升。
在上海Shibor利率出現劇烈動蕩前后,中國監管當局先后對債券市場、商業銀行進行大規模整頓,嚴格監管“影子銀行”等問題也被市場廣泛傳播,但在金融市場整體前景向良性方向發展的大趨勢下,債市、“影子銀行”、地方債務等問題都容易被市場消化,特別是一旦中國股市轉好,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會受到極大的鼓勵。因此,所謂的“中國式金融危機”只是“外科手術式”的動蕩,并不可能超過中國股市連續暴跌所帶來的影響。在中國外匯市場快速、逐步的發展過程中,M2總量的增長也更容易被市場吸收,如果考慮企業債務從本幣的直接融資市場向包括外幣在內的間接融資市場的發展轉變,那么,在金融市場總體良性發展轉變的大背景下,企業負債水平會逐步降低,而這與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長并不矛盾。總體來看,只要本幣匯率保持穩定均衡,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保持較高的吸引力,那么中國金融市場中的各種矛盾都會在發展中獲得機遇,監管層能夠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斷地根據形勢的變化,“外科手術式”的解決方案對中國反而是最好的。
金融風暴的焦點仍在歐美。雖然美國經濟復蘇跡象明顯,特別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回溫很快,但歐洲經濟卻不容樂觀,此前一度爆出荷蘭債務危機的市場傳聞,歐洲經濟復蘇也舉步維艱,因此,金融市場的連鎖暴跌下挫,首先還是要考驗歐美金融機構。由于此前歐盟央行一度考慮“負利率”的政策選擇,因此,當美國經濟復蘇與歐洲經濟出現明顯差距時,全球投機資金“拋歐趨美”的選擇,既容易打擊歐洲金融機構,更容易在歐元兌美元的外匯市場造成全球性影響。
次貸危機以來,“去杠桿化”并未徹底結束,在后續的市場動蕩中,歐、美、日金融機構仍存在倒閉風險。在美聯儲實質性地退出、轉向之前,全球市場或許將再次見證金融機構的倒閉潮。特別是歐債危機,如果受到美聯儲與歐盟央行政策差異的刺激,仍然可能再次席卷全球,因此,全球金融市場真正的風暴焦點仍然在歐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