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10年貶值周期結束 新興市場債務成本拉升
最近,數據提供商EPFR提供的一組數據,令市場錯愕過去18周中,國際資金有16周是凈撤離中國股市的。6月的前五個交易日,國際資金累計撤出8.34億美元 ,創下自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大流出規模。
“資金流出不僅僅是在中國(發生),整個亞太區都有,熱錢離開主要是認為短期風險較大。”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認為,隨著改革方向的明晰,預期資金流出會有所緩和。他認為,過去內地一直有較多資金,資金部分外流盡管在短期對股市有負面因素, 但資金成本上升對資金配置合理化反而有幫助,長期是利好因素。
短期壓力之外,盡管美聯儲尚未真正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但美元已經表現出強勢走勢。今年1月至5月,美元匯率升幅已達5.7%,6月受歐元匯率反彈影響,美元也僅小幅回落。
“(投資者)今后對美金的看法要有所調整,美元從今年開始進入上升階段,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負面消息。”浦永灝指出。
年初至今,除了人民幣外,亞太區(除日本)貨幣均受到沖擊。瑞銀數據指出,亞太(除日本)貨幣指數下跌1.9%,印度盧比和韓元貶值幅度最大。
建議重倉美國 、日本
“亞洲市場(企業、家庭等)在美元低迷的時候大量借入美元債,當時的利率較低。”浦永灝解釋指,美元升值導致亞洲市場的還債成本上升,相當于貨幣緊縮。
在美聯儲四季度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預期下,美元和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上升,亞洲貨幣由此受到沖擊。
“現在雖然各大央行都在推量化寬松,但美國是最有條件第一個退出的,美國的經濟復蘇早于歐洲和日本,制造業也在返回美國本土,高端產業的外包趨勢正在減弱。”浦永灝認為。
盡管美國經濟總體增長仍維持低位,但美國樓市近期已經成為經濟復蘇的亮點。5月份,新屋動工率上升6.8%,已建成房屋銷售量上升4.2%,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數年間,投資者只認識到一種模式的貨幣政策方向量化寬松,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美資金融服務公司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及高級副總裁Liz Ann Sonders表示。
這意味著2002年至今的美元貶值故事將畫上句號,而制造業返回本土和頁巖氣的發展對美國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支持的同時,也會對亞洲市場帶來更多壓力。
“頁巖氣的發現讓美國在石化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在本土生產更有吸引力。”浦永灝指出,頁巖氣的生產也意味著美國“長期逆差”規模會逐漸減少。
而亞洲區的其他出口市場仍在經濟復蘇門前掙扎,加上日元貶值,出口壓力進一步增加。今年前5個月,中國對歐洲和日本出口分別縮減3%和3.6%。韓國 、新加坡等國也面臨類似壓力。
“隨著美國復蘇,美國的投資吸引力超過其他市場,過去投資者選擇新興市場是因為美國的投資回報低迷,現在二者利差正在縮小。”浦永灝指出,特別是那些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因美元回升出現金融危機的概率正在上升。
另一方面,美元走強,新興國家貨幣貶值,對于黃金價格也產生負面影響。瑞銀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總監Alexander Friedman表示,當前美國10年期實際利率已經升至正值水平,新興國家貨幣貶值進一步降低黃金的供給成本,導致其投資前景不容樂觀。
除了繼續增持美國股票、高收益債等,Alexander指出,鑒于日本在7月份上議院選舉后對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信心應當有所改善,瑞銀對日本股票也給予增持評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