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前瞻指引”幻象
[ 央行根據主要的經濟指標來調整政策,但問題在于經濟指標的適用性是在發生變化的,而且央行的預測也并不總是可靠 ]
美聯儲的“前瞻指引”,正被歐洲央行所效仿,英國央行也會在新行長的帶領下實施。某種意義上,“前瞻指引”是一種貨幣政策制定機構與市場的溝通方式,是防范金融市場暴漲暴跌的緩沖墊。
但“前瞻指引”存在一個幻象,經濟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經濟指標的適用性以及央行預測的偏差。央行的決策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讀懂央行的思路同樣需要科學與藝術。
歐央行效仿美聯儲
6月20日,美聯儲QE退出時間表與路線圖明確化。
時間表信號體現在伯南克所言的“如果美國經濟的預測是準確的,那么美聯儲很可能在今年稍晚放緩資產購買,并于2014年年中結束QE”。路線圖信號則是,失業率降至7%時結束QE,即之前所稱的“就業實質性改善”。
此外,伯南克當時表態“任何加息的決定依然是遙遠的,失業率降低至6.5%不會自動導致加息,加息將是逐步的,委員會預計結束資產購買和加息之間將有相當長一段時間”。
總而言之,伯南克當時的表態將退出QE更加明確化,此即所謂“前瞻指引”。
本周,這種“前瞻指引”被歐洲央行所效仿。
7月4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主要利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保持在現有或者更低的水平”。過去五年,FOMC聲明一直使用extended period的措辭。這表明歐洲央行正式引入了利率的“前瞻指引”,并表示退出(寬松)“非常遙遠”。 德拉吉的聲明讓盤中歐元兌美元大幅走低,一度跌破1.29。
至于英國央行,本周在迎來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卡尼后,召開了第一次議息會議。卡尼此前表示會將“前瞻指引”引入英國央行,因為其在加拿大央行時即已實施。
這看上去是個巧合,歐洲央行與美聯儲FOMC對聯邦基金利率的指引、加拿大央行對利率的指引、英國央行指引保持一致,包括德拉吉在新聞發布會上也拒絕承認歐洲央行已經放棄此前立場是為了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前景的改變。但顯然沒這么簡單,畢竟歐洲央行之前一直拒絕預先承諾利率水平。
“前瞻指引”的幻象
對比6月中旬以來的中國“錢荒”以及中國央行的強硬態度,央行實行“前瞻指引”自然大有裨益。但是不是金融市場也可以不用提心吊膽,防止央行意外政策的大逆轉呢?
事實上,“前瞻指引”存在一個幻象。6月20日之后,市場更加篤信美聯儲退出QE。
但前面未必就是一馬平川。正如伯南克當時所言,“最重要的不是時間和日期,我想傳遞的最重要的信號是,我們的政策要視經濟而定。”
這番話和之前的表態是一脈相承的,將QE的退出時機交由經濟前景決定。這是美聯儲的一個高明之處,這既有利于市場平滑預期,也便于聯儲決策,正如伯南克所言——如果環境改善比預期更快,將加速削減購債。如果環境惡化,購債可能會增加。
對于歐洲央行而言,前瞻指引能夠告訴市場央行的寬松政策將比預期持續得更久,而0.5%不是利率的下限。這意味著仍可能出現更多的刺激措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