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央行行長或提前卸任參選美聯儲主席
伯南克繼任者的挑選工作也已悄然開始。在繼任者名單上,耶倫、勞倫斯·薩默斯和蓋特納都被認為是可能的首選人員。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費希爾被視為外部候選人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幾年前的一次會議上曾對同僚們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共同點是,我們的指導教授都是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作為MIT(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的終身教授,費希爾的學生除了伯南克,還有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以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
在執掌以色列央行八年之后,費希爾于6月30日提前兩年卸任了央行行長一職,由原摩根大通國際主席雅各布·弗倫克爾(Jacob Frenkel)接任新一屆央行行長。
作為全球具有廣泛思想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費希爾的全球影響力必將持續下去。他還可能是其學生伯南克離任后的美聯儲主席候選人之一。
而費希爾的接班人雅各布·弗倫克爾也毫不遜色。在離開以色列央行13年后,擺在這位全球“影子央行”領袖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應對在危機中已然蛻變并面臨全新增長挑戰的以色列經濟。
帶領以色列經濟走出危機
當一位央行行長宣布提前卸任后,該國國債、股市和貨幣均下跌,這恐怕是市場對其表現最直接的“告白”。
當費希爾今年1月29日向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提出將提早結束第二個任期后,以色列債市、股市和匯市隨即用下跌表示“集體反對”。
70歲的費希爾僅稱由于“個人原因”,并沒有對離職給出具體解釋。他原本希望在4月末就卸任,但內塔尼亞胡說服他將離職日期推遲到了6月末。
2005年,受以色列時任總理阿里埃勒·沙龍(Ariel Sharon)和時任財政部長、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大力推薦,費希爾從美國回到以色列開始擔任央行行長,并于2010年5月獲得連任,其第二個任期原本應在2015年結束。
在提出辭呈時,費希爾對以色列政府在經濟危機期間給予任職機會表示了感謝。內塔尼亞胡也對費希爾過去八年在以色列央行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費希爾是“以色列經濟增長與經濟成就的最重要搭檔”,其“經驗、智慧與國際聯系”在全球經濟危機時期至關重要。
以色列財長施泰尼茨(Yuval Steinitz)也向費希爾表示感謝,并稱贊他“不僅是以色列經濟、更是以色列國際形象的價值人物”。
費希爾可謂是全球最知名的經濟學家之一。他曾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擔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此后于MIT任教時擔任伯南克的論文導師。上世紀90年代時他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擔任第一副總裁職位,作為該機構處理亞洲金融危機的關鍵人物。在2005年前,費希爾還曾擔任花旗集團副主席。
在過去八年里,在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費希爾領導的以色列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以及支持以色列經濟持續增長和維持較低失業率上可謂功不可沒。在他的努力下,以色列經濟從全球經濟危機中反彈的速度快于其他大部分國家。據財政部數據,自2009年以來,以色列經濟產出增長了14.7%,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為10.7%,美國為3.2%,該國股市同期表現也超過歐美基準股市,漲幅超過80%。2009年9月,以色列央行曾是第一個勇于加息的發達國家。
昔日學生伯南克的接班人?
有趣的是,費希爾也是接替其學生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潛在人選之一。在上個月的表態中,他并未將自己排除在候選這一職位之列。
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預計明年1月底結束第二屆任期后卸任。美國量化寬松如何推出將是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伯南克繼任者的挑選工作也已悄然開始。在繼任者名單上,美聯儲副主席耶倫、奧巴馬前顧問勞倫斯·薩默斯和前財政部長蓋特納都被認為是可能的首選人員。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費希爾被視為外部候選人。
費希爾對昔日學生伯南克應對危機的政策贊賞有加。費希爾在2010年連任央行行長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為伯南克當時備受爭議的第二輪量化寬松(QE2)作出辯護:“我認為這些批評很荒謬。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那么全球其他國家都將受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