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313億募資買理財涉貨幣空轉
當“錢荒”席卷整個銀行間市場的時候,近年來從A股市場募得巨額資金的上市公司們,卻將大筆資金投給了銀行理財。
據本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24日,多達8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動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根據其董事會審議通過的理財額度,這89家上市公司最高可將313億元的資金投資理財產品,主要投向則是銀行理財。
“上市公司用募集資金投資銀行理財實際上已經是貨幣空轉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本報記者,令其擔憂的是,上市公司從股市募得的大筆現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反而投向了銀行理財。
而就在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從統計的情況看,動用閑置募集資金理財的上市公司多是募投項目進展緩慢,有些是三年來募投項目完成不到10%,如兆馳股份(002429.SZ);有些甚至10多年來寸土未動,項目至今未批但無后備項目,如華北高速(000916.SZ).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動用募集資金理財的種種不規范也日益顯露。近日,方興科技(600552.SH)因將5.8億元的募集資金投向銀行理財不合規,其董事長就被安徽證監局處以“下課”,另外兩名高管也被予以警示。
“實體經濟有錢沒處投,銀行卻一個勁的喊”錢荒“,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決策層的注意。”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對此同樣表示了擔憂。
募投項目平均完成度不到50%
去年底,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簡稱“2號指引”),允許上市公司對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投資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流動性好的產品,并要求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
一場轟轟烈烈的理財運動也就此展開。
“募集資金無論是存在銀行還是買理財,不過是貨幣資金的存在形式罷了,只是前者低風險低收益,后者風險和收益相對高。所以問題的實質在于貨幣資金是否過多。”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對此指出。
搭乘了上一輪融資大潮的幸運兒,自2010年至今,上述89家上市公司通過IPO和非公開發行合計從股市募集了967億元。不僅讓他們總資產和凈資產高度膨脹,貨幣資金也呈現出數十倍的增長,這讓他們有底氣與金融機構展開了亦私亦公的合作,而一反向銀行求貸款時的劣勢姿態。
據本報記者統計,這89家上市公司募投項目的計劃額度是542億元。截至去年末或其購買理財時披露的最新數據 ,實際投向募投項目卻僅有約223億元,平均完成度還不到一半。
撇下這個平均完成度,一些具體上市公司的募投項目進展之緩慢更是讓人詫異。
如兆馳股份,其2010年6月IPO時募集了16.33億元,計劃投入募投項目5億元,但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其原募投項目投資額僅有1560萬元。而公司董事會批準用于購買理財的額度就高達6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上述89家上市公司中就有9家上市公司的募投項目完成度不足10%。其中,招商輪船(601872.SH)、卡奴迪路(002656.SZ)、宏昌電子、人民網(603000.SH)是去年募集的資金,擬投向理財產品的額度是7.2億元、3億元、2.5億元和6億元。
而華宏科技(002645.SZ)、通達動力(002576.SZ)、瑞和股份(002620.SZ)則是2011年完成募資,擬投向理財產品的額度分別是1億元、2.5億元和2億元;兆馳股份2010年完成上市融資,華北高速1999年的IPO募投項目更是至今仍未動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