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升值 人民幣“加速跑”
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年內已升值將近兩成。進入4月以來,人民幣對各主要幣種的升值都進入了“加速跑”的狀態,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將近兩個月時間里也已經16次創出新高。有專家表示,人民幣升值會推動物價水平下行,“熱錢”的涌入則會推高資產價格;全球普遍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會向下推動國內利率水平;而企業出口則會遭受負面影響。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昨天,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中間價報6.0765,比前一交易日大漲404個基點,日漲幅達到0.66%。5月23日,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中間價更一度突破了整數6關口,達到5.9797。
如此驚人的升值幅度,源自于日本實施的大力度量化寬松政策。而業內預計,隨著日本量化寬松政策的推進,人民幣對日元的升值空間還可能進一步加大。
事實上,實行寬松政策的不僅是日本,全球多個央行已紛紛降息,而國內由于存貸款利率相對較高,受到海外流動資金青睞。隨著“熱錢”的流入,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澳元、加元等多種主要貨幣都出現了大幅升值。不到兩個月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16次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以匯率中間價計算,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65%,超過了去年全年1.03%的漲幅。此外,年內,人民幣對歐元升值4.19%,對港幣升值1.81%,對英鎊升值7.94%,對澳元升值9.01%,對加元升值5.28%。
為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本月初發布通知,從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和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兩方面,遏制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的風險。有業內人士表示,此舉一方面收窄了熱錢借道虛假貿易流入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則促使銀行購入美元,減緩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步伐,人民幣匯率甚至可能會暫時下行。
表面利好 隱患不少
面對人民幣近期的大幅升值,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進口商品的“身價”可能普遍下降;而對于出口企業來說,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企業度日將更為艱難。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金平分析說,人民幣升值,會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而進口產品價格在我國的物價體系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會帶動國內物價水平的整體下降,從而促進消費。
但對于資產價格來說,又是另一番情形。“熱錢”的涌入會推高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對于備受關注的利率問題,戴金平表示,當前多個國家的央行相繼降息,全球普遍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大背景,會對國內利率產生向下的推動力。因為利差的存在會吸引“熱錢”涌入套利,因而國內與國際市場不可能長期保持較大利差。另外,全球貨幣政策也具有一定的趨同性,現在多個國家央行都在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國央行也不太可能將貨幣政策收緊。
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對企業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人民幣升值,使得出口產品的價格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下降。有的出口企業面對人民幣當前的快速升值,甚至出現了“有單不敢接”的問題,而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贏得市場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突出。(王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