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再敘“QE退出”:全球股市“24小時驚魂”
[ 周四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24小時驚魂”,從日本股市暴跌7.31%開始,A股再失2300點關口,印度孟買股市下跌1.85%,歐洲市場也未能幸免:截至發稿,德國DAX與法國CAC40均跌逾2%,富時100的跌幅也逼近2% ]
不出意料,北京時間晚間開盤的美股三大股指集體重挫,大多數市場分析師把原因歸結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此前的公開講話,透露將在數據改善的條件下有步驟地開始縮小債券購買計劃。
事實上,當晚陸續公布的勞動力和房地產等經濟數據均符合“經濟溫和改善”的情況,在伯南克“大嘴”放話的前提下,經濟數據向好跡象,竟使股票市場陷入了“愛增長”還是“愛流動性”的兩難境地。
美經濟數據齊向好
北京時間周四晚間,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當周全美初次失業申請人數減少2.3萬人至34萬人。有經濟學家認為,盡管已經每月平均新增19.6萬個就業崗位,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缺乏強有力的突破性上漲,對于修正改善全國7.5%的總體失業率作用尚不明顯。而歷史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在一個比較強勁的經濟活動中,美國可以實現每個月平均增加25萬個就業崗位。
然而,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即便美國國內面臨上調收入稅收、政府財政支出被下調,全球增長的疲軟給美國經濟本身的增長帶來拖累,年內或許很難遇見有突破性的明顯就業和經濟情況改善,但數據層面顯示,溫和復蘇并沒有因此夭折或停滯,對政策制定者來說,仍然是偏向正面的數字效應。
此外,美國聯邦房產金融機構(FHFA)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全美房價繼續上漲1.3%,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全美房價實現了6.7%的上漲。另有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4月新屋銷售45.4萬幢,超出經濟學家此前預測的42.5萬幢。
“美國房地產市場在很多區域都已趨于穩定,新開工房屋也在近幾個季度里出現增多。”FHFA的機構經濟學家Andrew Leventis表示,這意味著勞動力市場的總體疲軟,對美國經濟實現更強勁增長仍然是個阻礙。
在經濟數據陸續披露之后,美股三大股指跌幅較開盤有所收窄,多空力量角逐顯示投資情緒激烈斗爭,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均出現盤中反彈走勢,截至當晚北京時間22:30,兩大股指分別下跌0.3%和0.5%。
“中國因素”引憂慮
相比之下,歐洲市場則并未如此幸運。繼亞洲交易時間內的日本股市暴跌,匯豐銀行公布的5月中國PMI預覽值跌破50“枯榮線”,低于各大機構分析師預測,引爆全球多個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憂慮。
縱觀5月份PMI預覽值的細節可發現,此次回落是全面性回落。在主要的PMI構成指數中,5月份生產指數微幅下降至51.0(4月份是51.1)。關于需求面,5月份新訂單指數回落至49.5(4月份是51.2)。此外,5月份出口訂單指數反彈至49.3(4月份是48.4)。同時,5月份產成品庫存指數溫和下滑至51.6(4月份為52.2).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工業活動增長可能在短期內繼續保持溫和的增長勢頭,但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需均呈現疲軟態勢。2013年中國經濟僅能保持溫和的增長,但潛在增長率將繼續長時間、緩慢走低,在經濟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的情況下,多個工業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嚴重,拖累經濟周期復蘇步伐,政策方面也沒有出臺新的促增長措施跡象,央行將堅持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并對控制信貸增長方面較為謹慎。
受中國增長放緩引發需求萎縮影響,歐洲市場方面的礦業公司股價走勢低迷,鐵礦石生產巨頭“兩拓”股價在美國、澳洲和英國等多個市場均出現暴跌。視中國為主要市場的歐洲老牌汽車制造商,戴姆勒和寶馬分別跌近4%和2.7%,大眾下挫3.6%。
美聯儲透露將逐漸終止流動性釋放,給金融銀行業帶來影響,多家大型商業銀行股價重挫,歐洲市場承壓。截至周四晚間22:30,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大跌2.2%,其中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和德意志商業銀行分別在倫敦和法蘭克福市場大跌3.3%和4.6%,法巴銀行在巴黎的股價下跌3.4%。
由于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仍以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主,美聯儲放緩QE政策使市場不得不猜測,在當前“以鄰為壑”的經濟環境下,很可能被動再次啟動量化寬松。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報告稱,QE或者其衍生的政策仍然會在未來很多年中出現。(嵇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