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入世新輪談判 人民幣自由兌換或3年成行
中國正在啟動新一輪更高標準的“入世”進程。
隨著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的WTO日漸被邊緣化,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達經濟體正在小范圍內籌建比WTO更高標準的自由貿易組織,中國正謀求積極介入這一輪貿易談判,并爭取話語權。
這些高端自貿組織包括正在談判中的“服務貿易協(xié)定”(TISA)、《雙邊投資協(xié)定2012年范本》(BIT2012)、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協(xié)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xié)議(TTIP)等。其中,有22個國家參加的TISA首輪談判已于今年3月啟動。中美間也正在進行BIT等貿易談判。
“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參與更高標準討論,就面臨幾十年后求著他們加入,而且標準制定與我們沒有關系,只能被動接受。”在5月20日召開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重點課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作此表示。
而要加入這些高標準國際自貿組織,意味著中國的銀行、證券、保險、電信、郵政等高端服務業(yè)的全面開放。這些行業(yè)在加入WTO談判時保留下來的一些限制外資準入的政策將被取消。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也將提前到來。據悉,為了給中國參與新一輪高端自貿談判掃除障礙,一份由周小川、郭樹清、吳曉靈、吳敬璉、錢穎一等人發(fā)起的《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布局》報告已向高層建議,盡快制定并公布人民幣可兌換的路線圖、時間表,明確在2015年末實現(xiàn)可兌換。
而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時,也要求“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種種跡象顯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望在3年后實現(xiàn)。
TISA首輪談判中國受阻門外
近期,中國明顯感受到新一輪高端自由貿易談判帶來的緊迫感
今年3月, TISA首輪談判啟動。參與方包括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22個國家和地區(qū),覆蓋全球服務貿易總量的2/3。各參與方希望在今年內通過5輪談判達成最終協(xié)定。
TISA擬確立的主要原則包括:全面給予外資國民待遇,即除各國明確保留的例外措施外,所有服務部門均需對外資一視同仁;原則上取消必須設立合資企業(yè)的各種要求,不得限制外資控股比例和經營范圍。這被認為可能成為未來國際服務貿易規(guī)則的新標桿。
上述《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布局》報告認為,由于大多數TISA談判參與方在金融、證券、法律服務等領域已沒有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限制。而中國這些領域的政策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WTO多邊貿易框架體制下,銀行、證券、保險、電信等行業(yè)在上一輪加入WTO談判時仍保留有許多限制外資準入的措施,因而目前缺乏參與TISA談判的基本條件。
另一條受阻的戰(zhàn)線是中美之間正在談判的雙邊投資協(xié)定(BIT)。雙方從2007年至今已舉行了20輪談判,但進展緩慢。據商務部人士透露,談判的難點在于雙方在準入前國民待遇及負面清單、國有企業(yè)、外匯資金轉移、勞工規(guī)則、金融服務等14個主要領域差距較大。
“我們建議跟美國人談TPP,現(xiàn)在這個事情除了商務部沒人關心,這樣就沒有共識,沒有共識,就不能做。”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劉海泉表示。
這些也導致了中國同樣達不到參與TPP協(xié)定談判的標準。劉海泉指出,一旦TPP達成共識,美日將開啟全新的貿易政策,作為中國重要的兩大貿易伙伴,將再度拉大與中國的貿易政策差距。
高層智囊建言全面開放金融業(yè)
為此,參加5月20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重點課題研討會的人士認為,要讓中國盡快參與新一輪國際自由貿易談判,必須盡快拆除服務貿易領域的壁壘。
李波認為,服務貿易開放的一個突破方向是市場準入限制。“目前外資銀行業(yè)收購中資銀行有25%的股比限制,收購中資券商的股比限制是33%,這些都是可以大幅度放寬的。金融業(yè)如果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就可以支持中美BIT和其他自由貿易協(xié)定。”李波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