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命運由人不由己 降息助其從寬松中突圍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的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是建立在外向型經濟和國內消費的基礎上的,其傳統出口產品為礦產品、畜牧產品和農產品,包括煤炭、黃金、羊毛、牛肉、鐵礦石、鋁礬土、鋁、原油和精煉油、天然氣、棉花和糖。其中,燃料和礦產品出口約占澳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
同時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100萬,但私人消費己占其GDP的60%。在全球各發達國家爭相寬松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讓澳元貶值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澳元相對其他貨幣較為堅挺已經嚴重動搖了上述構成澳大利亞經濟的兩大支柱,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和國內消費市場均遭到嚴重影響。在通脹壓力較為溫和的情況下,澳洲聯儲選擇降息令澳元走軟來提升國內和國際競爭力是必然之舉。
澳洲聯儲(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RBA)今年5月7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現金利率調整至2.75%的水平不變,這令之前預測該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的大多數經濟學家大呼意外。此前,市場定價反映,降息的概率為50%,而且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澳洲聯儲會按兵不動。
澳洲聯儲主席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將降息歸因為經濟增長疲軟、通脹溫和、信貸需求受到抑制,以及澳元創歷史新高。他表示,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接近2012年全年的趨勢,但略低于2012年下半年的趨勢,而目前的這種趨勢將維持到2013年。他補充道,就業增長并沒有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
短期匯價受大宗商品下跌拖累
大宗商品價格自2005年底以來飆漲45%,同一時期的澳元匯率也升值了36%,商品價格下跌對澳元匯率造成威脅,因為在澳大利亞出口行業中,原材料占比超過70%。
最近市場持續關注日元能否跌破100大關,不過,最近一個多月來澳元貶值甚至比日元還猛,昨日兌美元探至9周低點,兩周內跌幅超過3%。專家稱,盡管澳元中長期仍向好,但短期恐進一步下跌,并有望跌破平價水平。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預計,原材料價格自2004年以來倍增的繁榮景象將告終,商品價格跌勢對澳大利亞等商品出口國匯率造成沖擊。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建議交易員拋售澳元等商品貨幣,因為他們最易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造成經常帳逆差擴大。同時,花旗也轉為看空澳元。澳元過去1個月來累計貶值超過5.0%,跌幅位于主要貨幣之首,主要因為市場揣測商品的繁榮周期將告終。
全球最大外匯對沖基金—FX Concepts LLC創辦人和首席執行官泰勒(John Taylor)表示,建議拋售澳元,因為澳元是個泡沫。同時,億萬富豪避險基金經理人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上周指出,中國基礎建設投資放緩,顯示10年商品需求熱已告終。他建議做空澳元。
追蹤24種商品走勢的標普高盛商品現貨指數(Standard &Poors GSCI Spot Index)自2月1日創下今年高點以來回撤8%,令澳元、加元等商品貨幣吸引力下降。
長期前景依舊被看好
今年3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將從今年開始公布各國央行持有的澳元與加元規模,加元與澳元可能在上半年被納入IMF儲備貨幣名單。
IMF發言人證實,加元與澳元最快可能在3個月內被納入IMF儲備貨幣名單。
該發言人稱,“IMF正在擴大儲備貨幣名單報告模板中單獨識別的貨幣名單,修正版的儲備貨幣名單報告模板將于2013年上半年實施,單獨識別澳元和加元。”
由此IMF將認可的儲備資產由目前的五種擴大至七種,更加多元化。過去150年的大部分時間,世界僅有兩種儲備貨幣,一戰前主要是英鎊,此后美元成為全球主導貨幣。
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兩國經濟表現穩定,2012年兩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均低于5%,并且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同時該時期,兩國貨幣均大幅升值。澳元兌美元匯率自2008年10月的0.6009,狂飆至最高的1.1080,升值幅度達84.4%;加元兌美元匯率自2008年10月的0.7680,飆升至最高的1.0629,升值幅度達38.4%。兩種貨幣的堅挺表現,提升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經濟成關鍵因素
中國經濟開始呈現放緩跡象,投資者擔憂這個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減少對澳洲商品的需求。同時,澳大利亞通脹水平下滑及失業率上升,加上澳洲聯儲降息,進而拖累澳元匯率表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