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之父:以人民幣國際化應對流動性泛濫
在七國集團(G7)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召開之前,“金磚”概念創造者、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吉姆·奧尼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主要考慮本國利益,而不會考慮政策對他國的影響。中國可以通過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運用和開放金融市場來應對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帶來的負面影響。
七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將于10日在英國舉行。據此間媒體8日援引美國財政部官員的話稱,在此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將仔細審視日本近期積極貨幣政策對該國國內需求的影響。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相繼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問題再次顯現,而國際上關于發達經濟體“貨幣戰爭”或“寬松競賽”的評論聲音也日益增加。
對此,奧尼爾認為,美聯儲的職責在于為美國經濟制定正確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的職責也是如此,其僅關注貨幣政策能否有利于本國經濟,至于政策給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帶來的負面沖擊無法顧及。像中國這樣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可以通過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運用以及實現金融市場的開放,來對沖流動性泛濫帶來的影響。
奧尼爾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幅將進一步擴大,和其他主要貨幣一樣實現上下波動,進而發展成為國際化貨幣。他說:“人民幣(國際化)將實現從‘孩提時代’向‘成人階段’轉變,在這個過程當中,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將能夠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幣交易結算在這個地方實現。”
奧尼爾在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投資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上述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巨大發展潛力。“金磚四國”在過去十幾年時間的發展,印證了奧尼爾在當時頗為大膽但具有前瞻性的預測。
在接受采訪時,奧尼爾表示,短期內中國經濟雖然難以復制此前幾年的高增速長,但仍能維持7.8%至8%左右的增速。
他認為,中國居民的消費熱情尚未被啟動,出口仍將保持疲軟狀態,以及所謂“影子銀行”的民間借貸問題都是較為突出的中國經濟風險點,但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仍較健康。
他建議中國進一步改革和開放金融市場,其步伐或者需要比人民幣國際化運用的步伐還要快一些。(吳心韜 姜魯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