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創年內最大單日漲幅 中間價逼近6.20
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082,大漲126個基點
受美元指數連續五日下跌刺激,五月份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創匯改來新高。5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082,大漲126個基點,創下了今年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跳漲,令市場對未來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業內人士指出,美元指數連續下跌,是昨日人民幣大漲的直接原因,從中長期來看,為防止資金大幅流出,人民幣將繼續維持升勢。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記者表示,美元指數走強之時,人民幣則相應穩定,而當美元指數走貶的時候,人民幣升幅則更大,這個規律目前仍未改變,昨日的中間價大漲,主要是受國內市場休假期間,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連續下跌的影響。
數據顯示,從4月25日開始,美元指數連續5日下跌,從當日最高的82.94點,最低下探到5月1日的81.33點,短短5個交易日,跌幅約1.9%。
“今年經濟基本面較去年好轉,這是支持人民幣升值的基本面因素。”趙慶明指出。統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四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接再厲,單月上漲了481個基點,漲幅為0.77%,創下了今年來的單月最大漲幅。
雖然也有人擔心,持續的大幅升值對出口不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四月人民幣的連續加速升值,已令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逐漸加強。從海外無本金遠期(NDF)市場來看,1年期NDF所隱含的貶值預期越來越小,基本接近均衡水平。
對于未來,業內人士指出,從中間價來看,預計未來人民幣對美元會有微幅升值或持平,5月份繼續走強的概率較大。
交行金研中心指出,在經濟溫和恢復的大背景下,中國將繼續保持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同時,美國一季度GDP數據不及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會拖累美元指數,加之國內居民和企業的結匯意愿依然強烈,人民幣仍將面臨升值壓力。
“但從人民幣國際化、獲取國際資源和避免資本大規模流出等方面考慮,大幅貶值也不可取。”交行金研中心指出,隨著經濟增速小幅回升,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未來我國仍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壓力,在此背景下,預計2013年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運行格局。
人民幣匯率年內或將再創新高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也在近幾年得到持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逐次擴大,人民幣結算規模的激增以及全球多地競相爭做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等現象,均表明人民幣正逐步被全球各大經濟體所接受和重視。可以預見,今年人民幣匯率仍有望再創新高。
專家:年內不必擴大匯率波幅
匯率政策改革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而我國政府也通過數年時間來逐漸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 )就宣布廢除以前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9月23日,央行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兌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7年5月,央行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的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去年4月,央行再次上調該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
而今年,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幅度是否還會繼續擴大?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沒有必要擴大,目前長時間漲停的主要原因還是中間價升值的信號所致,并不是波幅不夠用。他同時表示,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年內還會創出新高。
資料顯示,自今年1月4日起,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經從當時的6.2897升至本周四的6.2082,而6.2082的中間價較其前一個交易日則大漲了126個基點,創下自匯改以來的新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