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去年凈利增38% 外匯籌資逾千億美元
在掌門人新老更替完成后,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昨日交出了亮麗的2012年年報。
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國開行總資產達7.52萬億元,同比增長20.28%;以資產規模計算,穩居國內第五大銀行。去年全年,該行實現凈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38.38%,遠超大多數商業銀行。
不良率僅0.3%
去年全年,國開行實現營業利潤834億元,同比增長36.97%。分類來看,實現利息收入凈額1544億元,同比增長32.59%,凈息差2.25%,同比上升19個基點;實現中間業務凈收入99.5億元,同比增長47.5%。
去年底,國開行貸款余額達到6.42萬億元,同比增長16.14%;自2008年以來,其新增貸款每年都以8000億~10000億元的速度猛增;不良貸款率為0.30%,較上年末下降了10個基點,連續31個季度保持在1%以內。
據披露,目前國開行貸款主要投向了公共基礎設施、公路、電力、石油石化和鐵路等領域,占比分別為20.56%、17.23%、11.42%、7.26%和7.15%。此外,國開行外幣貸款余額超過2200億美元。
去年全年,國開行新增非個人中長期貸款6049億元,同業占比39.3%;其中,新增煤電油運、農林水、通訊和公共基礎設施貸款3382億元,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1166億元,同業占比超過60%。
年報指出,去年,國開行強化了信用風險管控,“加強對融資平臺、國際業務、公路、鋼鐵、光伏等重點領域、行業的風險分析和評估,有效預判潛在風險,提升風險管理的前瞻性、主動性”。
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去年末,國開行資本總額為7691億元,核心資本總額為4769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0.92%,核心資本充足率為6.86%,均滿足監管合規要求。
外匯籌資逾千億美元
在負債端,去年末,國開行負債總額達7.02萬億元,同比增長20.92%。作為最主要的融資來源,其發行債券余額達到5.30萬億元,較2008年末翻番,為僅次于財政部的我國債券市場第二大發行主體。
年報顯示,去年國開行本外幣籌資近2.2萬億元。其中,人民幣發債量超過1.2萬億元,來自外管局的外匯籌資超千億美元。
今年1月,國家外管局對外公布,其成立了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SAFE Co-Financing),負責創新外匯儲備運用。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對外投融資銀行,國開行一直是最主要的外匯儲備委托貸款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證券獲得了IPO保薦業務資格,令其“全牌照”建設進一步完善。
在國開行的支持下,2012年,國開證券全年累計發行債券62只,規模2639億元,債券承銷業務迅速崛起。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5.41%,凈利潤同比增長341.82%,總資產同比增長54.57%;監管評級由收購重組時的CCC級躍至BBB級。
新老交替完成
今年4月中旬,國開行董事長陳元正式辭任,長達15年的陳元時代就此終結。在他的帶領下,國開行從一家并不起眼的政策性銀行,發展成為資產規模僅次于四大行的中國第五大銀行。
陳元的繼任者是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年報披露,4月22日,經董事會提名,胡懷邦擔任該行執行董事、董事長,但該項提名尚待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及銀監會核準。現年58歲的胡懷邦,曾經出任銀監會紀委書記、中投公司監事長兼紀檢書記。
國開行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盡管正式程序尚未走完,目前胡懷邦已經以董事長的身份履職;在近日舉行的該行一季度工作會議上,陳元與胡懷邦進行了最后的交接。
另一位退出一線的重要人物是國開行原執行董事、副行長高堅,他已于去年8月提前卸任。多年來,高堅一直是陳元最重要的搭檔,主管國開行融資業務,被譽為“中國債券市場之父”。
至此,國開行形成了“一正三副”的管理層格局。去年10月,在該行前行長蔣超良赴任農行董事長后,空缺近一年的行長一職由原先分管信貸業務的副行長鄭之杰接任;其余三位副行長分別是李吉平、王用生和袁力。(董云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