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不合理 我國對外資產年收益不及外資一半
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2012年國際投資頭寸表上看,我國對外金融凈資產繼續呈現增加的態勢,但資產和負債主體的結構都遠沒有到合理的水平,這客觀上要求加快資本項目改革,徹底改善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失衡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資產以官方資產為主,企業和個人相對比較小,這種狀況在2012年已經呈現逐漸好轉態勢。如2012年新增對外金融資產中,儲備資產貢獻下降至30%,遠低于2004年以來65%的年均貢獻水平,這也使得儲備資產占比只有65%,下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投資占比回升較快,如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從2008年的6%穩步回升至2012年的10%。這表明受益于各類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的措施,國內企業正在加快對外投資擴張的步伐,而這對于利用全球優勢資源,提高我國企業的生產潛力無疑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對外負債方面,2009年以來其增速超過了資產增速。這表面上增大了我國的債務風險,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我國利用金融獲取國外資源服務于本國經濟的能力在增強。因此,不必對此過分憂慮。更何況,我國的負債結構大都是長期且比較穩定的。即使是經濟下滑的2012年,外國直接投資(FDI)仍達到21596億美元,占對外金融負債的63%。
盡管我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總體結構穩定,但是仍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第一,發達經濟體通常是官方資產比重小于私人部門資產比重,而我國私人部門資產比重卻遠小于官方。官方和私人部門在資產與負債上出現錯配。
我國對外資產絕大部分集中在貨幣當局和金融機構,分別占65%和12%,其他部門只占23%。而我國對外負債絕大多數集中在其他部門,大約占81%,政府部門(包括貨幣當局)、金融機構只占了19%。這意味著盡管國家整體上對外凈資產為正,但民間部門還是對外凈負債,且凈負債規模接近1.6萬億美元。由于企業大量的對外負債并沒有相應的對外資產匹配,這就容易導致當我國經濟出現下滑時,外國投資人對于私人部門償債風險的憂慮會加大,由此也會引發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出現過度波動,如2011年末和2012年初的情形。
第二,由于我國對外投資主要以低收益的債券投資為主,而外來投資主要是FDI等股權性質的投資,資產的低回報和負債的高成本問題突出。
2012年,我國對外資產的收益率大約為2.8%,但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率高達6%,兩者差值超過3個百分點,這是造成2009年以來對外投資收益持續為逆差的原因。2012年,逆差達到574億美元。由于目前貿易順差還足以彌補投資收益逆差,隱藏的問題還不會突出,但在貿易順差趨勢性放緩的情況下,如果投資收益逆差持續,會加大整體國際收支逆差的壓力,進而給人民幣系統性貶值施加壓力。
因此,為規避風險必須對外積極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降低儲備資產比重,逐步調整由政府持有外匯資產為主到私人部門持有,促使私人部門從凈負債狀態轉變為基本平衡的狀態。為此應進一步放松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如允許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包括境外實業投資和證券投資等。2012年2月,央行首次公布資本項目開放時間表,短期安排(一至三年),放松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期安排(三至五年),放松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長期安排(五至十年),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等。我們也期待著這些改革的加快進行從而根本上扭轉中國對外資產負債失衡,促進我國經濟中長期的平衡增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