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信用評級遭降
北京時間4月18日凌晨,買方評級機構Egan-Jones Ratings(EJR)發布報告,將德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下調至“A”,評級前景定為“負面”(Negative),意味著該機構未來可能進一步下調其評級。這對正在謀求今夏大選連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并不是好消息。
這是EJR再次對德行動。它曾在2012年6月將德國從AA-降級至A+,穆迪隨后在7月就在維持德國3A評級情況下將展望調至“負面”。現在EJR的新動作,可能將推倒三大評級機構維持對德3A評級的多米諾骨牌。
EJR的理由是,降級主要由于德國對本國銀行業和陷入困境的歐盟成員國存在風險敞口。德國央行調整了股東權益與資產比率近2%,還可能需要1000億歐元支持。
德國央行通過歐洲央行的Target 2系統持有歐元區外圍國家的債權高達7000億歐元,其中只有50%能回收。這還不包括德國銀行在歐元區外圍國家的風險敞口。Target 2全稱“泛歐自動實時全額快速結算”,是歐洲各國央行用于實時結算的系統。
EJR說,德國債務與GDP的比例在2011年為80.6%,但在5000億歐元新增債務影響下,可能上升至100%。在全球經濟繼續乏力之下,6.9%的失業率也可能上升。
EJR還說,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反對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的構想,也反對啟動印鈔機并推動財政緊縮。但是“其他歐洲央行成員國很可能將以多數票擊敗德國,使其在未來面臨更大風險敞口”。
德國基準股指DAX 30指數17日收盤下跌2.3%,原因即是投資者猜測該國主權信用評級會遭到下調。標普仍然對德國維持最高3A評級。EJR稱,在德國債務上,其使用的是IMF的數據。這些數據要比歐盟官方統計機構Eurostat的高得多。
EJR降級德國不容小覷。過去幾年,EJR的評級行動不僅持續領先于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大評級機構,且有94%至97%的比例引領了三大機構作出一致的評級行動。比如在2011年8月7日,三大主流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把美國從3A評級上拉下馬之前,EJR早在7月16日就首先將美國的主權評級從AAA降至AA+.
隨著歐元區外圍國家的經常賬戶赤字越來越多,德國央行賬上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德國央行提供的凈貸款額越來越高。
如果危機現狀持續,德國繼續將經常賬戶盈余投入歐洲外圍國家,德國的Target2債權就會繼續滾雪球增加,甚至可能遠遠超過其國內GDP。歐元區外圍國家的主權債務是許多Target債權的擔保,一旦這些國家違約,德國手中的債券將全部打水漂。
而金融巨鱷索羅斯在4月10日直截了當地說,“我預測,在德國大選展開的同時,德國也將步入衰退”。他說,擺在德國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接受歐洲債券,要么選擇退出歐元區。“歐洲目前的金融問題,其實就在于德國對歐元區施行了錯誤的政策,緊縮政策沒有起到效果,你無法通過縮減預算赤字的方式來裁減債務規模?!?/font>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