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和中間價連續四日同創新高
中國貨幣交易中心授權公布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報6.2342,人民幣中間價比昨日升值66點個基點,連續四次刷新歷史高點。銀行間詢價系統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今日開盤報6.1752,突破前期低點6.1806,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已經連續四日同創新高。
昨日,美聯儲副主席耶倫指出,美聯儲為利率政策措施設定指引“門檻”的做法,已對美國就業和經濟增長狀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美國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也重申了對美聯儲資產購買計劃的支持。美聯儲官員寬松態度使美元指數快速下滑,并跌破82關口,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走低則延續了美元指數紐約時段走勢。
中國相對樂觀的經濟前景是人民幣升值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美國持續實施貨幣寬松政策,整個經濟有一定復蘇但很微弱,而歐洲等其他經濟體狀況也不怎么樣。比較而言,中國經濟雖然有問題,但在投資者看來,其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采訪時指出。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達103.61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今年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近1,300億美元,為2011年二季度以來單季增量新高,2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2954.26億元,海外資金流入中國的勢頭再現升溫跡象。
人民幣升值擠壓了對外外貿的利潤空間,使出口企業壓力倍增。山東一外貿企業經理說,目前企業進一步提高生產率的空間已非常有限,企業在生產成本上升難以壓價,下游市場面臨激烈競爭提價空間也很小。貿易商只能獨自承擔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壓力,利潤空間不斷擠壓。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只能看著市場被別人搶走。
以下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受權公布人民幣兌主要貨幣中間價。1美元對人民幣6.2408元,1歐元對人民幣8.1414元,100日元對人民幣6.4372元,1港元對人民幣0.80399元,1英鎊對人民幣9.5416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6.4443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6.0957元,人民幣1元對0.49048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5.0707俄羅斯盧布。
人民幣匯率被動升值難持續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日頻頻刷新匯改以來新高紀錄,即期匯價從去年8月以來已上漲約3%。無獨有偶,人民幣兌日元匯率中間價近半年來漲幅更是接近30%。值得注意的是,與2005年匯改后的兩輪升值相比,推動人民幣升值的力量發生了顯著變化,主要發達國家量化寬松引發的資本流入,給本輪人民幣升值貼上了醒目的“被動”標簽。也正因如此,本輪人民幣升值在時間和空間上注定都難以走遠。
回顧2005年匯改以來的升值歷程,大體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歷時三年,期間以中間價計算的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約19%。此后,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人民幣匯率重新盯住美元,中間價圍繞8.30窄幅波動長達兩年。
此輪升值的基礎,一是出口高增長帶來一般貿易順差居高不下,該階段我國出口月度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一般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達到10%;二是我國經濟整體高速增長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高漲的背景下,包括外商直接投資(FDI)和“熱錢”等在內的國際資本持續流入。該階段我國GDP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上,同期美元/人民幣1年期NDF報價反映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保持在3%以上,2008年8月初甚至一度接近13%。
第二個階段,是2010年6月重啟匯改至2011年11月,歷時一年半,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約8%。此后的近一年時間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雖一度創下6.2670的匯改新高,但總體仍圍繞6.31展開雙向波動,且區間波動幅度在800個基點以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