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機之下美元鞏固霸權:流通量5年擴張42%
國外持有量上升10個百分點
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美夢”似乎破碎了,不足5年的時間內,美元持有量擴張了42%;而且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全球主要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構成也表明,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不僅沒有因為此次金融危機被削弱,而且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絕對主導地位也被進一步強化。
美元5年流通量擴張42%
舊金山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在其2012年聯儲年報中指出,2007年12月至今,美元流通量增速劇烈,5年的時間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42%。
整個美國現金產品辦公室(Cash Product Office)設在舊金山聯儲,所有的現金都可以從該聯儲的系統中進行跟蹤計算。舊金山聯儲提供的美元流通量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對美元的需求在雷曼兄弟破產后發生了巨大變化,2008年9月之前,流通中的美元以每年平均3.8%的速度增長,此后的5年中,平均增長速度上升到了7.5%。
根據華盛頓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一組預測,在過去的5年中,國外對美元的持有量已經從原來的56%上升到66%。
另外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盡管美元的流通量擴張了42%,美國及世界范圍內的電子支付系統取代了一部分美元的流通中介作用,如果將此因素考慮在內,美元的流通量應該會更高。
危機助力美元擴張
近期,舊金山聯儲經濟學家魯斯·朱森(Ruth Judson)在其題為“危機與震驚”的報告中稱,在過去5年中,流通中的美元數量上升了42%,這主要是由于歐洲的需求增加。
而威廉姆森在其舊金山聯儲年報中表示,當2010年春天歐洲危機惡化的時候,美元的持有量急劇上升。由于經濟和政治動蕩,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歐洲人快速地將他們持有的歐元兌換成美元,這導致美元持有量繼續上升。
威廉姆森表示,一旦美國及其他地區的超低利率政策結束,美元的流通量增速可能放緩,但是如果未來歐洲或其他任何地方出現動蕩都會導致對美元的需求大幅上升。
對美元現金的巨大需求意味著全世界都擔心他們銀行的安全和歐元的未來,但沒有對通脹和美國債務違約的恐懼。
“整個危機期間,美元都充當了避險資產的角色,這與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有關,美元已經獲得了廣泛的信任,這種信任在歐元區爆發危機的情況下進一步凸顯,美元的主導地位本身又反過來強化了其避險資產的作用;而且發達國家普遍啟動超低利率政策降低了現金的持有成本,為海外持有美元提供了條件。”一位外資行分析師對本報解釋。
“盡管QE的執行以及美國財政懸崖等問題的存在導致外界對美國經濟存有疑慮,但與歐洲相比,美國經濟是發達國家中復蘇最為穩定的,在歐元存亡都需要打問號的時候,美元當然是最佳貨幣,不管是從國家儲備的保值增值還是私有部門的資金持有來講,都如此。”上述分析師表示,“目前塞浦路斯仍然在攪動整個歐元區,其最新執行的向儲戶要錢的政策又加劇了一部分資金從歐元轉向美元,許多俄羅斯人在塞浦路斯銀行擁有賬戶,最近塞浦路斯銀行對儲戶進行減記,這可能會導致對美元新的需求。”
美元儲備地位高不可攀
除了流通量的擴張,美元在國際儲備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更加明顯地表現在各國官方儲備庫中。
IMF日前公布的各國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COFER)顯示,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官方外匯儲備中歐元儲備為448億美元,占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總額的24%,創下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而同時,向IMF申報的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60%,比去年上漲2.5個百分點,而歐元則大幅下滑3.3個百分點。
正如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言,“很明顯,仍然在歐元區債務危機中掙扎的歐元已經失去了挑戰美元的可能性,而且短期內尋找其他替代貨幣也根本沒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美元的儲備地位經過本輪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洗禮”,不僅沒有弱化,反而進一步夯實了地位。(孫紅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