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樓繼偉:不傾向用外匯儲備充實社保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昨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時表示,不太傾向把外匯儲備的資金用于社會保險資金,因為外匯儲備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一方作為資產,同時對應的負債是有成本的。
樓繼偉表示,如果外匯儲備交給社保基金去投資,社保基金投資的收益必須覆蓋成本。“假定做不到呢?我們可能還要在全國社保基金里面補貼,我們覺得這個風險太大了。”他說,現在社會保險等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不把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約束、有激勵的機制安排,給多少錢也會吃光。
樓繼偉說,建立促進包容性增長的財稅體制,關鍵在于厘清市場和政府的角色。過于強調政府的再分配和結果公平的模式,以及加大政府赤字的模式都不可取。政府應當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
他認為,對于促進包容性增長的財稅體制改革,一般來說有三種理解。第一種理解特別關注發展成果的再分配,國家要提取更大比例的財政收入,進行大規模的再分配,并關注結果公平。樓繼偉認為,這種途徑壓縮了市場的作用,因其過多依靠國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的奮斗,可能導致就業不足,人民的幸福感也不見得高。
第二種理解是關注發展機會的創造,而不僅僅關注結果。爭取使每個人都能根據自身條件獲得發展機會,通過自身努力得到發展,享受發展成果。國家適當地提取財政收入,實施適當的再分配政策。通過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這種方式的結果是,就業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強,經濟增長率高且可持續。
第三種理解是國家大力擴大開支,進行較大規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財政收入比較少,財政長期赤字,個人付出較少的努力即可享受更多的福利,國際收支赤字也會越來越大。樓繼偉認為,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樣一種方式最后要靠通貨膨脹來平衡,結果低收入人群和地區會更為困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一些拉美國家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例子,也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樓繼偉稱,雖然第二種理解是實現包容式增長的正確道路,但遺憾的是第一種和第三種理解總是很有市場,“部分政府部門過分相信自身干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平衡反應極為迅速,不太相信市場自身的修復能力,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制造波動。”
他認為,“完善制度、引導輿論”十分重要,很多民生政策的制度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沒有約束的。“我們應該幫助窮人,而不應該幫助懶人。”(賈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