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手——美元
如果說市場跌宕是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大戲,那么,黃金原油充其量只能算站在前臺的兩位主演,躲在臺后主導行情的還是美元。不少人甚至認為,通過美元在關鍵時點來決定金融屬性和產業屬性最強的黃金、原油價格,美國人已掌握了“綁架”大宗商品走勢的利器。
“誰擁有貨幣鑄造權,誰就擁有了財富。”劉旭說,當美國通過美元去換取其他國家的實物財富,美元就流出美國,大量美元的流出導致商品價格與美元流出量具備了相關性。然而,流出美國的美元又是不受美國控制的,所以美國想盡一切辦法讓那些已為他國實體經濟所消化的美元回流,以此來掠奪其他國家的美元儲備。由于美元匯率的長期走勢受到美元幣值的變動影響,如果美元的波動受到美國的控制,商品價格自然被美元“綁架”了。
“國際黃金和原油價格被操縱并非天方夜譚。”天津金谷期貨副總經理劉靜波以黃金為例分析說,美國財政赤字嚴重,2011年其國債規模首次超過經濟產出,與此同時美聯儲黃金儲量占全球央行儲量79%以上,因此只要條件允許,以美元為杠桿撬升黃金價格來增強債務償還能力,對美國人而言實屬正常。
“綁架一說或有夸張,但美國人利用美元來牟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盛逖指出,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可以分為經濟總量因素、供求矛盾因素、金融市場投機因素、貿易情況因素等,在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的情況下,金融市場投機因素對現階段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由于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美元指數波動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很大。
他舉例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當年3月17日美元指數創出歷史最低點70.68點,危機爆發后超跌反彈至89.62點,然后在美國“弱勢美元政策”與“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疊加影響下,連續下挫至2009年10月的74.95點,距歷史低點僅一步之遙。
但當2009年10月英國媒體報道稱,中東產油國連同中、俄、日、法等國正秘密研究以一籃子貨幣(包括日元、人民幣、黃金、歐元及計劃中的新海灣國家統一貨幣)取代美元作為石油交易貨幣,并預計2018年前可完全放棄以美元作石油結算貨幣時,美元指數就基本停止下跌,轉而大幅反彈至2010年6月7日的88.71點。“這充分證明,所謂自由浮動的國際外匯市場背后仍有一只手在進行干預和操縱,讓美元指數朝著有利于其利益的方向發展。”
美國人甚至還有“幫手”。回顧從2009年10月6日到2010年5月4日的半年多時間里,在全球經濟形勢還很不樂觀的形勢下,作為世界主要礦產出口國之一的澳大利亞卻連續6次加息,其協助打壓美元指數、拉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司馬昭之心彰顯無遺。
“原油和黃金應區別對待。”世元金行研究員肖磊觀點有所不同,他認為,以直接操縱美元匯率的方式控制黃金價格其成本是非常大的。從長期來看,黃金市場更多的取決于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的經濟體,對黃金投資需求以及實體需求的變化,所以黃金市場受到美國政府控制的概率較小。原油則不同,由于交易量遠超黃金,既是美元保持其霸權最直接的商品,又時刻影響著美國的經濟狀況、通脹水平等,再加上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等機構都與美國政府保持著某種默契,因此美國對其控制意愿和力度要遠遠大于黃金。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背景下,投資商品相當于投資美元,因此判斷行情空間不能簡單囿于表面的價格高低點。由于宏觀經濟、現貨需求在一定時期內難有突變,因此漲跌還要視流動性充裕程度、市場炒作氛圍以及計價貨幣等因素而定,這其中,美元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