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業務發展步入快車道 集中高效協同一致
經濟周期性下行、利率市場化不可逆轉、資本項目逐步開放、金融脫媒……一道道政策保護線正在加速撤離,銀行輕松獲得高利潤的日子即將一去不返,紛紛加快轉型和調整的步伐。
站在2013年的路口,作為目前國內具有經營離岸業務牌照的4家銀行之一,平安銀行(000001)也順勢調整了經營思路。在這場深刻的變局中,平安銀行離岸業務部總經理林娜表示,對商業銀行而言,實施戰略轉型已箭在弦上,而政策影子隨處可見的離岸業務則呼吁更多“松綁”。
依托線上優勢提供貼心服務
英雄不問出處。
近幾年,擁有國資背景的銀行界“高富帥”——中國交通銀行(601328),依靠強大的全球網點,在離岸業務上稍一發力業績便扶搖而上,2012年僅憑授信一項業務就帶動了全行的利潤增長。與之相比,出身“草根”的平安銀行在資金來源上并不多元,但是依托特色產品和先進的IT系統支持扎扎實實地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貼心服務,卻也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績:截至2012年底,平安銀行客戶數創同業第一,國際結算、中間業務收居同業第二。
談及平安銀行在離岸業務上的表現,林娜表示:“憑借中國平安(601318)強大的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我們離岸業務在2012年年有了較大發展。”
回顧離岸金融的發展之路,政策的影子隨處可見:1996年,受國際形勢的大環境影響,國家出面推動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深發展作為首批試點行,在這項業務上進行了巨大投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卷而來,國家隨即叫停所有商業銀行的離岸資產業務,剛剛起步的離岸銀行業務被迫“腰斬”;2002年,隨著走出去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又放開了這一業務。
盡管出于種種考慮,此次放開的力度并不大,但意義非凡:離岸銀行業務起初只限在深圳地區開展,2002年卻把總部在上海的兩家銀行也納入進來;地區放大的同時,也接入了交行這種不同于幾家試點行性質的銀行。自此以后,各家銀行的離岸業務才開始步入正軌。“由于離岸業務的特殊性,幾家開展該項業務的銀行相對比較抱團。”林娜表示,起初平安銀行不僅會經常在監管部門之間召開同業會議,相互交流一下對新政策的解讀,在具體操作上也相對自律,相比快速更傾向于謀求一種較為審慎的發展。
2008年,更為兇猛的金融風暴呼嘯而來。盡管很多進出口企業受波及較為慘重,但平安銀行的離岸業務數值表卻看起來遭影響甚微。至今為止,平安銀行離岸業務從未產生過不良貸款。“那個時候業務已經做大。蛋糕大了,我們就能通過不斷拓展新的業務,重新贏得已失去的客戶和市場。”
集中高效協同一致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逐步發展,企業跨境資金管理往往在“加強集中管理”和“提高運作效率”兩個目標間顧此失彼。林娜認為,很多時候這兩個方面其實完全可以做到協同一致。
舉個例子,假如企業把離岸、在岸和海外分公司全都集中在同一家銀行開戶,那么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享受銀行提供的種種便利服務:劃撥在岸和離岸,在銀行的一個大系統里只需點一個鍵;投身高收益的理財活動,銀行有多品種的方案任你選;總部對分公司資金的統一調撥和規劃,離岸業務跟現金管理業務的結合和焊接等等。很多大公司把海外所有分公司的資金集中在香港,就是為了提高效率。
對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大企業,平安銀行會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平安銀行今年主推一個針對跨國集團全球授信的產品,利用集團在岸的信用額度做全球授信,實現對集團資產情況和業務評價的整體控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