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未轉向 中性仍是關鍵詞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兩會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市場流動性是否偏多,應結合近兩個月的經濟、金融數據去判斷。此外,春節前后的天量逆回購操作均屬于常規的季節性行為,不必過度解讀。
對此,受訪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利率、匯率等貨幣政策本身并沒有進行調整,但在公開市場操作當中已出現微調的信號。昨日最新公布的今年1月份全口徑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達到創紀錄的6836.59億元,恰是對節后央行暫停逆回購和重啟正回購的詮釋。
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外匯占款激增以及春節前逆回購大量投放這一現實,導致其與貨幣當局的“中性”目標之間產生差距,節后正回購就是一種合理的對沖,甚至不排除央票未來被重新啟用。李慧勇認為,應牢牢把握“中性”這一關鍵詞,政策并不會出現所謂的大幅轉向。
實際上,昨日央行繼續暫停了公開市場的正、逆回購操作,周一的詢量無疾而終。而由于上周操作缺席以及央票無到期,本周即使不進行相關操作,市場資金價格也處于回落態勢中。數據顯示,昨日各期限回購利率均下跌,核心價格7天利率大幅回落110個基點至3.1859%。
農行某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流動性寬松是毫無疑問的,這與貸款和存款之間的互相派生、外匯占款增多等情況有關。此前的資金緊張應該主要源自月末因素,再加上2月份工作日偏少,累計的貸款在節后集中發放等,使得表面上的流動性顯得偏緊。
對于2月27日不期而至的“錢緊”行情,多數市場分析認為是因央行早有預見,對于短期頭寸告急的商業銀行注資要求加以拒絕。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當天有若干核心銀行請求央行采用SLO(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馳援但未能獲準,而次日或有小規模的這一操作。
多位專家認為,流動性繼續寬松的空間已經關閉,未來或現相關政策的逐步回撤。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預計,2月份新增外匯占款有望回落,而且始自2011年末的外匯占款負增長態勢仍未結束,資金面難以延續寬裕。興業銀行(20.16,1.82,9.92%)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整個2013年的降息窗口已徹底關閉,公開市場將正、逆回購均衡操作去維持中性的流動性水平。
“應當注意,1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的大幅順差以及當月新增外匯占款激增,并非表明央行吸納了所有的外匯頭寸,其中一部分可能以商業銀行自身持有的形式存在。能夠創造貨幣的只是央行那一頭,綜合判斷認為,流動性泛濫難以再度出現?!壁w慶明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李慧勇說,從近期政府工作報告中來看,海外熱錢高頻進出將成為重點的監測對象。美元升值可能帶來的美元回流,應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關注的核心問題。
趙慶明指出,去年1至8月人民幣貶值預期泛起時,貿易及非貿易項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呈現為凈流入狀態,這替代了外匯流入;而去年四季度竟出現180度的大逆轉,變為人民幣凈流出及外匯凈流入。外圍市場驚魂未定,我國未來也應警惕這一變化。(朱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