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5年內或全面實現國際化
一直以來,關于人民幣在國外市場的使用情況,業界說法不一。日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最新國際支付全球排名統計結果:2013年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規模市場份額0.63%,全球排名第十三。
中國經濟體量已于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中國進出口規模2012年又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而0.63%、全球排名第十三的人民幣支付水平,顯然與之不能匹配,甚至相距甚遠。尋找其中原因,不難發現,人民幣還不是一種能自由兌換的貨幣,即"中國尚未開放資本項目"。一直以來,東南亞金融風暴的陰霾,讓人民幣全面開放慎之又慎。
盡管如此,中國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2009年4月,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正式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邁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到了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2012年6月,我國所有進出口企業已經都可以選擇以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和收付。
根據央行最新發布的報告,2012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保持較快增長,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94萬億元,同比增長41%。人民幣國際地位逐步提升。
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關燕萍表示,近年來,人民幣的使用和流通渠道不斷暢通。從2007年起,離岸人民幣債券(點心債)首先在香港發行,目前多元化的點心債市場逐步建立,發行人也日益多樣化。此外,包括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RODI)、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RFD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等,"所有這些提供了人民幣回流內地,或走出去的流通渠道。"
除了香港這個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去年初,英國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成立香港與倫敦合作小組,以推動兩地人民幣合作。而新加坡在人民幣存款、跨境貿易結算、債券發行與上市等方面更加積極。今年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策略師劉立男表示,在新加坡成立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給新加坡的金融機構打開一個新的窗口,它們將可以直接通過美元人民幣市場得到人民幣供給,而不是僅僅依靠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或內地"往來銀行"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此舉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使用。
去年,大陸和臺灣地區簽署新的"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為兩岸建立的清算機制,包括成立清算行和監管框架及貨幣互換機制達成共識,臺灣地區也將成為另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今年2月6日,臺灣人民幣業務正式啟動,且第一天人民幣存款額就達到13億元。德意志銀行相關人士認為,到2013年底,臺灣人民幣存款可能會激增至1000億元。其中,有400-500億元可能是臺灣居民或企業從香港轉移而來。預測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里,受企業或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資產分配或資產多元化需求的影響,臺灣人民幣存款將增至2000億元。
不可否認,雖然人民幣國際結算在持續推進,但與美元等國際貨幣相比,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里的認可程度還有待提高,人民幣要形成境外市場仍需要時間的積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