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再度回應資本外逃質疑
去年三季度,市場中出現了很多有關中國資本外逃的猜測,使用的是比較流行的熱錢規模測算方法——殘差法,即外匯儲備增量減去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凈流入,剩余部分被認為是熱錢流動。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回應稱,“殘差法”運用在新市場環境下有可能會出現較大問題。
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中,外匯局借鑒“殘差法”,測算了我國波動性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動,即由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扣除進出口順差、非金融部門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四個項目后的差額。外匯局強調,這個差額不等于違法違規或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也不等于熱錢。
按殘差法測算,去年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加987億美元,扣除四個較穩定的貿易投資項目后,差額為負的3200多億美元。外匯局強調,不能據此認為去年我國熱錢流出或資本外逃撤出了3200多億美元。
外匯局表示,在我國外匯凈流入主要由央行吸收并形成外匯儲備的情況下,通過借鑒“殘差法”,可以大致區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中的穩定性因素和波動性因素。但隨著我國國際收支自主平衡能力的增強,外匯資產的持有和運用主體由央行轉向銀行、企業等市場機構及個人,以外匯儲備增量為扣減基礎的“殘差法”有較大的局限性,對其結果需要慎重分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