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外匯存款年內首降
10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3021,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創近四個月新高。同時,人民幣即期匯價盤中也創下匯改以來新高6.2446,收盤則上漲42個基點報6.2503。
自9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重拾升勢且勢如破竹,接連突破幾個重要關口。而央行最新數據顯示,9月末外匯存款余額4138億美元,環比下降13億美元,為年內首次下降。
“外匯存款年內凈減少是因為企業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轉為穩定或升值,尤其是美國推出QE3后,美元貶值趨勢明顯,企業選擇結匯導致。”一國有大行公司業務部人士稱。
近期四大國有銀行先后下調外匯存款利率,亦表明境內外匯存款的充裕,但人民銀行江蘇地區一支行人士稱,不少銀行為爭奪大額外匯存款,充分利用300萬美元(含等值)大額外匯存款利率由銀企雙方協議定價的政策空間,為重點客戶提供利用存貸款利率“倒掛”的貿易融資或理財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價格秩序的混亂,應當引起重視。
人民幣看漲Vs看跌
與往年外匯存款增長乏力不同的是,今年以來外匯存款增速明顯加快。
9月末,外匯存款余額為4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1.9%;前三季度新增外匯存款達到1388億美元,增幅約為50%。“主因前幾個月美元走強、人民幣有貶值預期,市場主體更愿意持有外匯資產。”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
但外匯存款這一節節攀升勢頭在9月中斷,當月外匯存款較8月減少13億美元。
“外貿企業前期結匯意愿較弱,積累了大量美元頭寸,而隨著年末臨近人民幣結算需求增強,結匯意愿也出現季節性回升,表現為外幣存款在9月首次在年內出現凈減少。”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
但中金認為,這并不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勢的預期已經發生了反轉。
“美元存款的大量增加不斷壓低美元利率,與人民幣的利差持續擴大,使得即期融資美元并且將美元轉換為人民幣,但同時在遠期買入美元的套利行為增加,表現為即期匯率升值的同時,人民幣遠期的升水幅度即貶值幅度卻在相應擴大,這與過去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遠期也隱含升值預期有著根本的區別。”報告稱。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則認為,外匯存款9月出現凈減少正表明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已經從貶值轉為穩定或升值,“從9月份開始結匯的企業就越來越多,除了季節性的因素,更多的是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上升。”
他還指出,在強制結匯取消后,這兩年國內企業和個人允許持有的外匯逐年增多,以后這部分外匯和儲備外匯的比率會持續提高,外匯儲備將主要起到將匯率保持在目標
區間內的目標,但居民、企業持有那部分外匯肯定是波動的,不可能一直增長或者下降。
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29萬億美元。按照9月末4138億美元的外匯存款余額計算,居民和企業持有的外匯與國家外匯儲備之間的比例已經達到12%。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