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回歸中性 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
證券時報記者 朱凱
美國聯邦儲備局(簡稱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也是全球匯市、債市、期市乃至股市的風向標。8月末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或推出進一步量化寬松措施(QE)以刺激經濟。歐洲央行則表示將用真金白銀購買歐債,且不設定購買上限——市場預期因此出現了轉機。
與此同時,9月以來的連續7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盤中最高匯率均超越中間價,前期出現過的盤中跌停或接近跌停,似已一去不復返。對此,外匯交易員表示,人民幣匯率正在回歸中性水平,這除了外圍市場的變動外,國內政策空窗期來臨也是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6.3391,較前一日小幅回落16個基點。境內即期市場人民幣最高6.3293,相對中間價上漲0.15%;人民幣最低6.3600,下跌0.33%。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份第一個交易日開始,即期價格就開始高于人民幣中間價,并一直延續至今,,
興業銀行資深貴金屬分析師蔣舒告訴記者,與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相比,人民幣的波動幅度很小。而實際上只有波動幅度足夠大,避險才有價值。蔣舒預測,如果美國QE3能夠順利推出,人民幣匯率將有望重拾升勢。
某國有銀行總行外匯交易員對證券時報記者稱,昨日人民幣尾盤交易時段歐元對美元突然走高,顯示市場風險預期得到釋放。同時,人民幣繼續呈現盤中偏強態勢。但是,與其他主要國際貨幣相比,人民幣的上下波幅以及成交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截至昨日午后6時,美元指數報80.22,繼續盤桓在近4個月以來的低位。歐元對美元匯率在9月7日大漲1.46%之后,昨日繼續走高。
歐洲央行上周決議稱將不設上限購買歐元區部分國家發行的國債,這對于緩解歐債危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也表示,希望參與歐洲中央銀行新國債購買計劃的“設計與監督”環節。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歐洲央行此舉可以緩解危機爆發,但可能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相對而言,認為美聯儲9月份就可能推出QE3的機構比例,大致已上升至七成,遠超此前。
其實,從人民幣匯率近期表現來看,對美元中間價的“溫和”態勢也體現得比較突出。劉東亮認為,美元指數上漲,人民幣中間價下跌;美元指數下跌,中間價漲幅也不大,總體呈現走弱態勢,這也使得即期匯價相對中間價的跌幅趨緩。他認為,根據以往經驗,美元下跌只出現在量化寬松的預期階段,而QE一旦兌現,美元反倒可能繼續上漲。
蔣舒不認同9月實現QE3的觀點。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QE時間窗口選擇與美國大選之間并無直接關聯,至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任期與美國總統的任期不一致。2010年QE2推出前的8月31日議息會議上,伯南克釋放了明確信號,直到去年9月,美國失業率才出現較明顯下降,可見政策醞釀和推出絕非一蹴而就。
記者發現,境內美元拆借利率對QE3預期作出了罕見的強烈反應。昨日1年期該利率報價跌至1.3%,較周一時1.6%急速下降,并成為2009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證券時報記者從國內某股份制銀行也獲悉,其300萬美元以上規模的美元存款利率,已由今年6月的約5.2%一路降至2.9%,幅度十分驚人。不可否認,美國繼續實施貨幣刺激的話,全球的美元泛濫局面還將加重。(朱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