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連創新低 人民幣資產不再高枕無憂?
當前人民幣連續貶值是否意味著資本正在流出中國?目前尚難定論。但對商業銀行來說卻意味著巨大商機——如果人民幣不再延續單邊升值,以往蟄伏不動的跨境財富管理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上周,銀行中報正熱熱鬧鬧表現之時,人民幣匯率卻悄無聲息連創年內新低。
上周四,央行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1美元兌6.3495人民幣,雖然在上周五美元中間價即告回落46個基點至1美元兌6.3449人民幣,但上周四創下的6.3495仍然是2011年11月29日以來的最高價。也就是說,在5月份人民幣升值勢頭逆轉之后,僅僅3個多月時間人民幣匯率就跌回了去年底左右的水平。
在央行不斷吹風人民幣匯率已經基本達到均衡值的情況下,人民幣的這一走勢似乎在情理之中。畢竟在以調結構作為經濟政策首要目標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未來增速放慢將是可以預期的,對應在匯率問題上,則意味著人民幣單邊升值時代由此宣告終結。另外,由于中國從去年四季度起進入降息周期,外加嚴控不已的房地產市場并無以往的膨脹勢頭,資金對美元需求增加暫避風頭也應在預期之內。
這一趨勢是否意味著資本正在流出中國?目前還難以定論。但對國內商業銀行來說,這卻很顯然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如果人民幣不再延續單邊升值,以往蟄伏不動的跨境財富管理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人民幣單邊升值階段,人民幣資產相對于任何外幣資產來說都更為保值。況且,即便不能享受境內資產市場此前數年急速膨脹的泡沫,人民幣基準利率與境外利率長期形成的利差空間,依然能讓投資者坐享其成。但是,在中國經濟增速趨于放緩,且利率市場化逐步鋪開之時,以往支撐利率和匯率雙重套利空間的各方面因素,目前正迅速消退。
而在今年以來官方公布的數據中,記者也注意到兩個頗為有趣的趨勢。其一是央行逐月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中,外幣存款一改過去數年起伏不定的波動勢頭,從今年1月份起逐月持續正增長。這一趨勢殊為難得,因為人民幣存款依然沒能走出“月末突擊增長,月初迅速回落”的輪回。這個勢頭,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資產配置需求上,外幣資產需求正在增大。
其二,則是香港金管局逐月公布的在港人民幣存款規模數據。自去年10月份在港人民幣存款規模首次環比下降以來,香港的人民幣存量規模似乎就此止步不前。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新數據是6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為5577億元人民幣,與去年10月的6185億元人民幣依然有所下降。這說明,盡管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范圍已經擴大至全國,且兩地人民幣雙向流動的各種便利措施不斷出臺,但香港的人民幣需求量仍然在持續萎縮。
原因何在?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應是主因。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香港市場1年期無本金交割人民幣遠期(ndf)匯率最新報價為1美元兌6.4478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資產在香港已不如兩年前那樣受到各方追捧便毫不奇怪。
而反觀境內市場,由于外匯管制依然限制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能力,似乎大規模的外匯資產需求仍然沒有出現。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不少商業銀行的反饋信息看,自去年底開始的高端財富管理市場中,跨境理財的需求正在成為一個新熱點。
這至少說明,在一小部分高凈值客戶看來,持有人民幣資產已經不再如以往那樣高枕無憂了。(羅克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