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外匯占款恢復正增長 下半年降準仍可期
6月19日,央行公布5月新增外匯占款為234.31億元,逆轉了4月份外匯占款負增長的勢頭,令市場人士頗為意外。因為5月份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下2005年7月匯改啟動以來的最大單月貶值幅度,令市場普遍預期當月會出現資本大幅外流,從而導致外匯占款負增長。
央行當日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5月末外匯占款余額為25.61萬億元,較上月新增234.31億元。而4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5.59萬億元,較3月減少605.71億元,為今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5月份外匯占款恢復正增長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口增速加快,超過進口增速,貿易順差有明顯增長,二是外商直接投資5月份也扭轉跌勢,表明資本流入情況有所好轉,這兩個方面與外匯占款正增長的情況基本吻合。”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表示。
根據海關總署及商務部的數據,5月份進出口同時創出月度新高,貿易順差18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4%;5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3億美元,同比增長0.05%,已扭轉連續六個月下滑的勢頭。不過1-5月累計使用外資金額471.1億美元,同比仍然下降1.91%。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下跌大約1%,創下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啟動以來的最大單月貶值幅度。6月份這一趨勢仍然延續,盡管中間價定得較高,但盤中匯價持續走低。截至6月19日,盤中較中間價跌幅連續7日高于0.7%,跌幅甚至一度擴大至0.93%。這引發資本可能從中國大幅撤出的擔憂,而這將直接影響外匯占款的變動。
“人民幣貶值意味著短期資本或有一定程度的流出,所以雖然5月份外匯占款恢復正增長,但增長幅度很小,尤其是與往年相比,增速放緩的趨勢仍然很明顯。”連平說。
實際上,與其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幅度并不算大。5月,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貶值11.7%,而今年前4個月俄羅斯的資本創紀錄地外流420億美元。亦是為了對抗資本外流的壓力,印度央行于5月11日規定,當地出口商必須在15天內將持有的50%以上外匯兌換成盧比,但印度盧比兌美元5月仍然貶值約6%,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連平認為,與其它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仍符合調控的目標范圍,物價漲幅也較為溫和。因此,至少在今年以內,出現貨幣大幅貶值、資本大幅流出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資本流動取決于國內外兩方面。隨著國內政策放松力度加大,經濟增速和資產價格有望反彈,提振市場信心,留住或吸引一部分資本;國際方面,歐洲情況不會明顯好轉,美國經濟增長較為平穩,美元反彈也較大,可能會吸引一部分資本回流美國,這對我國資本流動的影響值得關注,但最終的情況如何仍要取決于國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他表示。
在此背景下,他認為,盡管5月份外匯占款恢復正增長,但今年全年外匯占款增速仍會明顯放緩,預計全年新增外匯占款1.5萬億,相比去年的2.8萬億大幅減少;與此同時,今年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大幅下降,尤其是下半年到期資金會越來越少,這意味著要維持比較寬松的流動性,只有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因此預計今年存準率還會下調1-3次。
“即使2012年外貿順差減少和其他資本外流使得外匯流入規模大幅縮小,銀行的放貸能力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央行仍然有多種方法增加基礎貨幣的有效供給,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應足以抵消外匯流入規模的減少。”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亦認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