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美元波幅連續四日超0.7%
記者 劉蘭香 北京報道
6月1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3271元,較上一日上漲21個基點,但開盤即下跌大約0.7%至6.3729附近,收盤略回升至6.3700左右,與上一日大體持平。
自8日收盤價突破6.37關口后,這已是人民幣兌美元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在6.3700左右的水平,亦是連續第四個交易日盤中匯價較中間價波動幅度超過0.7%,是4月16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5‰擴大至1%以來首見。
6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較中間價跌幅曾達到0.83%,創擴大波幅以來最高值。“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人民幣)中間價高出前一日收盤價,但一開盤就被大量的美元買盤打壓到6.36-6.37附近,之后就在這個區間波動。”一外資行交易員稱。
美元需求的持續旺盛除了受到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所引發的避險需求推動外,離岸市場與境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匯率價差再次擴大也帶來套利機會,一些企業再次做起境外賣美元、境內買美元的“生意”,亦推高了境內美元購匯盤。市場人士稱,這亦是4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和遠期結售匯簽約雙雙出現年內首次逆差的原因之一。
“最近一段時間從香港回流的人民幣有所增加,部分原因是境內外套利活動的上升。”一位接近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人士表示。受此影響,4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亦連續第五個月減少,至5524億元,環比下降0.4%。
盡管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略為貶值的趨勢,但上述交易員認為,央行將中間價定得較高,表明有意控制人民幣貶值趨勢,而且日內波幅擴大后,不太可能再次出現去年12月份境內人民幣匯率屢屢“跌停”,即觸及交易區間下限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則認為,盡管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動力機制均在惡化,但下一階段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顯著貶值的概率很低,仍將呈現出在微弱的波動中升值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中美利差依然為正、中國對美國依然具有雙邊貿易順差,且一旦經濟增速下滑,美國國內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將會卷土重來。
“我們將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的預測下調至2%上下,意味著2012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在6.15-6.20的區間內。”張明稱。(劉蘭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