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人民幣投機限制 外匯局允許銀行持美元空頭
“早上分析央行新政的時候還在說,如果銀行頭寸管理不改革,難以最終解決問題,沒想到晚上就調了。”4月16日晚間,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完善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后,一國有大行交易員如此感嘆道。
外匯局在通知中稱,為了增強銀行外匯交易和風險管理的靈活性與主動性,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根據當前國際收支狀況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需要,決定完善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主要內容是,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實行正負區間管理,明確負區間下限,同時取消對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余額實行的下限管理。
4月16日是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幅度從0.5%上調至1%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外匯局選擇在這一天發布上述通知,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認為應該是為了配合央行行動,因為人民幣波動幅度擴大后,匯率風險更加突出,需要銀行更靈活地管理外匯頭寸。
“銀行以后可以持有美元空頭了,意味著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來進行某種程度的投機,不同的機構會根據各自對市場不同的預期來調整頭寸,而參與的機構多了后,就會提高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同時提高銀行自身對外匯的定價能力。”趙慶明表示。
銀行可持美元空頭頭寸
自2005年9月以來,在人民幣持續單向升值的背景下,銀行持有隔夜人民幣多頭頭寸就一直受到限制,以避免對人民幣升值施加更多壓力,也防止機構利用升值預期進行投機。
“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實行正負區間管理。在現有結售匯綜合頭寸上下限管理的基礎上,將下限下調至零以下。”通知稱。
市場人士稱,由于之前受到結售匯頭寸管理的限制,機構不能持有美元空頭頭寸過夜,只能強制平盤,而上述通知意味著這一限制放開,銀行可以更加靈活地對自身頭寸進行管理。
根據通知,2011年度結售匯業務量低于1億美元,以及新取得結售匯業務經營資格的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為-300萬美元;2011年度結售匯業務量介于1億至10億美元,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為-500萬美元;2011年度結售匯業務量10億美元以上,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為-1000萬美元。
除全國性銀行、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做市商的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由外匯局另行通知外,其他銀行(含取得結售匯業務經營資格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統一執行上述標準。
一外資行交易員稱,由于全國性銀行和做市商的規模相比而言大很多,因此其相應的人民幣凈多頭頭寸規模應該也要遠高于其他銀行。
“目前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趨于均衡水平已經基本達成一致,因此即便放開這一限制,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很多押注人民幣大幅升值或貶值的投機行為。這也意味著管理層對于人民幣結束單向升值比較有信心了,不再擔心對人民幣的投機行為。”該交易員稱。
外匯局還表示,取消對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余額實行的下限管理。2010年11月8日,外管局曾宣布,對已開辦遠期結售匯業務的銀行實行收付實現制頭寸余額下限管理。規定當日頭寸余額低于-20億美元(含)的,下限調整為該余額的40%;頭寸余額在-20億美元至0區間內的,下限調整為該余額的50%。
“這個規定下來后,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人民幣外匯的遠期和掉期曲線之后一直背離,而此次取消對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余額實行的下限管理后,遠期和掉期曲線將合二為一,而遠期結售匯市場的波動性和流動性都將提高。”上述外資行交易員稱。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2年1-2月,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276億美元,累計遠期售匯簽約184億美元,銀行代客累計遠期凈結匯92億美元。
外匯定價能力有待提高
外匯局稱,新規自4月16日生效,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波幅擴大至1%同日生效。
“最近是"紅包"密集派發期。上一個政策還在解讀,下一個政策又出來了,我們都有點消化不過來了。”上述國有大行交易員稱。
他認為,這體現出決策層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決心,而匯率更趨市場化,對銀行、企業和金融市場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目前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個制度的主要特點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和央行入市干預,匯率市場化的因素有限,而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如何實現這一轉變?必然要逐步地讓市場發揮更多的功能,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放開對銀行外匯頭寸管理的限制等。”趙慶明稱。
他指出,市場化不會一蹴而就,只能逐步完成,最后當匯率真正根據外匯供求決定而不再參考一籃子貨幣,央行隨之真正退出市場,只在非常時期才進行干預,這才算實現匯率市場化。
對于外匯局此次新規,上述外資行交易員稱,巴西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借鑒。巴西是外匯管制國家,要求所有機構都到外匯指定銀行結匯,但不允許商業銀行到中央銀行結匯,所以巴西外匯市場發達,金融機構之間相互買賣外匯,央行不參與,匯率由市場形成。他認為,下一步,我們也應強制要求商業銀行不到中央銀行結匯,如此,市場形成的匯率才是真正的均衡匯率。
趙慶明則指出,放開頭寸管理限制,對銀行的風險管理和定價也是挑戰,目前中資行在人民幣外匯即期市場比較活躍,因為中資行的客戶比較多,需要進行大量結算和頭寸套補等,而外資行在人民幣外匯遠期、掉期和期權等衍生品市場更加活躍,因為外資行有比較豐富的外匯風險管理經驗,也更加敢于報價和成交。
“雖然外匯局對銀行頭寸管理的限制有所放開,有利于提高銀行對外匯的定價能力,但這也只能逐步培養,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趙慶明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