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持美國綠卡、留美博士的葉長明和他的團隊,在固始縣投資2000萬元流轉了600多畝土地建立了以名優水果和名優花木為主的生態園;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近年來農業勞動力匱乏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人們對“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引發擔憂。但危機中往往蘊藏著機遇,在新興市場下傳統農業正在迎來一批新鮮“血液”。
手持美國綠卡、留美博士的葉長明和他的團隊,在固始縣投資2000萬元流轉了600多畝土地建立了以名優水果和名優花木為主的生態園;
從英國利物浦大學學成歸來的“90后”小伙師鵬飛和晁思宇,投身綠色農業,在尉氏縣崗李鄉獨樓馬村當起了“快樂農夫”;
30多歲的孫建超在西平縣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近萬畝,購買無人機等“高大上”農機,僅種地一年就掙幾十萬元……
“這些大學生、研究生,在規模化種植、生態農業、新型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做得風生水起,正在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河南省農業廳科教處調研員石有民說。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活力正在被喚醒。最近幾年,河南農不僅吸引來許多商業巨頭跨界發展,更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奔向“農門”。
“高素質人才‘掘金’現代農業,是一個趨勢。”省委政研室農村處處長王民選坦言。
同時,王民選提醒,農業投資周期長,不能期待短期就有回報。回鄉創業的大學生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個腳印,在土地上收獲“豐收”。此外,這些農業“新軍”還要掌握市場規律,學會駕馭市場的本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