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進口步入6時代:2013年進口6340萬噸創紀錄
中國大豆進口穩步進入“6時代”。
日前,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大豆進口量為6340萬噸,同比增長10%,大豆進口量創歷史新高,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頭號大豆購買國。
2011年我國大豆進口量5263萬噸,2012年為5750萬噸,進口實現跨越式增長。在中央強調糧食安全自主的背景下,進口大豆飆升直接沖擊國內大豆產業,也導致糧食自給率的直線下滑。
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2月進口大豆74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8.6%,為月度最高進口量,而2013年前11月進口量還只有5600萬噸。
分析稱,進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壓榨利潤改善激發需求。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有20家新的壓榨廠正在建造或計劃建造,多數會在2014~2015年投產,糧油信息中心指出,這會增加6.5萬噸的日壓榨產能。
目前,我國壓榨企業進口大豆主要用于壓榨豆粕和豆油,豆粕用于制作動物飼料,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和乳制品消費量增加。但壓榨行業大部分是外資企業,他們傾向于進口轉基因大豆,且進口大豆具有價格優勢。由于進口大豆已占據國內80%以上的份額,國內大豆產業也完全喪失了主導權,從豆農到飼料行業均受影響。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認為,這種超常規進口嚴重沖擊了我國的大豆產業。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已從2005年最高峰的6323萬畝下降到2013年的3105萬畝,八年間減少了一半,直接原因就是進口大豆的沖擊。一方面,每年大豆播種季節來臨,國際大豆價格下跌,直接影響著豆農的選擇,另一方面,大豆主產區玉米與大豆的比較收益拉大也進一步影響著農民的選擇。
由于轉基因大豆大量進口的沖擊及價格的一路走低,我國大豆價格一路走低。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2013年12月16日,進口轉基因大豆國內港口分銷價格為每噸4300元,至2014年1月16日價格下跌到每噸4200元,每噸降低了100元。受此影響,黑龍江產區油廠的大豆收購價格也從每噸4300元,下調到4100元。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近期進口大豆價格下跌,省內大豆購銷低迷,壓榨企業停工的很多,“如果進口大豆及產品價格上漲的話,企業會開工生產。”
在進口大豆占據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后,中國大豆直接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壓榨企業也曾多次被迫停產。“只有在國家臨儲收購的時段才能擁有自己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王小語說。
王小語認為,從國家糧食加工格局看,有必要在沿海加工區的輻射區域穩定一部分大豆種植面積。“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80%以上,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不穩定因素,通過沿海加工區域穩定大豆播種面積,可以逐步扭轉原料對外高依存度的局面。”
(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