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鏈為主線 挖掘期貨新品種
“從商品期貨看,未來品種會越來越多,預計5年內能達到上百個。市場期待的期貨新品種,可以產業鏈為主線按圖索驥。”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以產業鏈為主線,挖掘期貨新品種不僅有利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同時有利于增強企業話語權。
呼吁加強企業培訓
“在焦煤期貨上市后,企業積極申請了焦煤期貨交割廠庫資格。但作為內陸地區的一家企業,盡管是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但與沿海企業相比,由于對期貨市場的接觸與了解并不多,明顯落后他們。”上述煤炭企業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抱怨道。
“在焦化企業中,沒有現成的樣本可以模仿,所以,我們不僅要建立適合自己的公司制度,還要培養自己團隊。也希望相關部門多舉辦一些培訓講座,讓企業盡快利用好期貨工具。”該負責人說。
目前全國規模以上(300萬噸)煤炭生產企業9000多家,全國各地發電廠及電力公司2萬多家,此外,還有超過5萬家貿易商常年活躍在動力煤貿易市場中。如果再加上建材、冶金企業,動力煤市場將有10余萬家企業。看到煤炭行業廣大的現貨基礎,如何加快對相關企業的培訓成了不少期貨公司和監管部門的頭等大事。
除了數量多,企業規模大也是一大特點。如煤炭企業方面,億噸級煤炭企業就有7個,分別是: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同煤集團、陜西煤化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冀中能源集團。據不完全統計,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企業有45家。除了煤廠,電廠也實力雄厚,如五大電力集團。
“這些企業都有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控制的潛在需求,期貨公司非常值得花大力氣去深耕這個市場。”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焦煤、動力煤期貨運行初期,貿易企業將會是參與期貨市場的中堅力量。“由于煤炭企業、電廠等均以大型央企為主,這些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普遍要走流程,參與動力煤期貨市場都將有一個過程。”該行業人士表示。
發掘產業鏈上新品種
上述煤炭企業負責人稱,煤炭行業有著完善的產業鏈,其中,上游以煤炭開采企業、煤炭初加工企業(洗煤)等為主,中游主要是貿易企業、物流企業、倉儲與碼頭等;而下游則是電力企業、冶金企業、建材企業等。電力企業是動力煤消費主力,占整個消費量的60%以上,而水泥企業耗煤又占建材行業耗煤量的70%左右。“從產業鏈來看,未來與電力、建材相關的期貨品種都有望上市。”
“在現有的國際能源期貨市場上,中國的動力煤期貨將占有一席之地。推出動力煤期貨,將大大提升中國在動力煤市場的定價權。”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稱,動力煤期貨還為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避險工具,下一步不排除電力期貨上市的可能。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能源期貨發展將提速。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至今,已經有30多個商品期貨品種,逐步形成了覆蓋農產品、金屬、化工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的產品體系,但在能源領域,中國缺少大宗資源性商品期貨,在國際市場定價上一直處于“失語”的尷尬境地。
商品期貨方面,隨著相關籌備進展的逐漸披露,三大資源性商品期貨“先推煤炭期貨,再推鐵礦石期貨,接下來再推原油期貨”的上市路徑進一步明晰,中國期貨市場將以新的姿態,向國際能源領域傳遞“中國力量”。(記者 倪銘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