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時隔18年今重新登上中國金融舞臺
18年前,一場血雨腥風的資本多空對決,讓稚嫩的國債期貨黯然退出中國資本[0.00%]市場。如今,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金融監管同18年前相比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債期貨則以鳳凰涅槃之勢于今天重新登上中國金融舞臺。
受國債期貨消息影響,5日A股弱勢震蕩,滬深股指小幅收跌。當日,上證綜指尾盤收報2122.43點,較前一交易日跌5.19點,跌幅為0.24%,成交1057.76億。深證成指[-0.71%]走勢繼續弱于滬指,報8286.06點,跌58.89點,跌幅為0.71%,成交1090.90億。
分析 指數未來上漲空間有限
今日國債期貨正式上市,對整個市場的預期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目前權重股與小盤股表現脈沖分化的跡象比較明顯,這或許體現出目前市場的一種分歧意見。
市場人士龍躍認為,伴隨創業板指[2.50%]數再創歷史新高,前期走勢火爆的自貿區和農業土地流轉概念股明顯走弱。成長股和題材股近期頻頻展示蹺蹺板效應給投資者帶來兩點提示:其一,盡管經濟階段企穩,但是,權重藍籌股仍未得到資金的明顯關注;其二,不同概念和主題的板塊難以同時走強,顯示存量資金博弈的性質濃厚。在新增資金有限的背景下,以目前形勢看,若無重大利好政策刺激,則指數未來上漲空間將比較有限。
板塊 環保醫藥盈利持續性確認
隨著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現在,成長股在上半年微露“牛”勢。彭博和萬得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季度,中國成長股的集中地創業板指數已上漲46%,包括日經225、美國道瓊斯、德國DAX、俄羅斯RTS等世界主流股指漲幅,均遠遜于創業板指數。
就此,上投摩根紅利回報基金經理征茂平指出,未來仍舊繼續看好成長股,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改變,大部分周期行業和上市公司盈利很難樂觀,而新興產業如環保醫藥等,不僅受益行業發展將會得到政策支持,盈利持續性會逐步確認,市場認同度也會不斷提高。從上市公司歷史股價走勢看,只要盈利能夠持續增長,最終都會在股價中得到體現。
泰達宏利則表示,繼續以成長股為主要投資方向,看好大數據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清潔能源替代等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后市 創業板“風險釋放”開始
本周,匯豐公布了8月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錄得50.1,創四個月高點并結束了此前連續3個月的放緩狀態,顯示制造業運行相對趨穩。
中投證券就此發布晨報稱,預計九、十月份,經濟出現逐步修復仍然可期。航天證券晨報則稱,對于未來市場走勢,主板市場仍然有走強的可能,但這依然看資金對低估值藍籌的認同度,也需要警惕創業板回調對主板市場的拖累;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共有15只個股跌停,這或許意味著,風險主動釋放過程已經開始。
“預期低估值的價值股存在一定的機會,但是,長期還是看好大內需、經濟結構調整受益的行業,看好中下游行業。”廣發聚瑞基金經理劉明月說,目前,國內宏觀政策基調仍為調結構、穩增長,新的環境變化是改革趨勢比以前更確定、力度比以前更大。目前來看結構調整將會有一定成效。綜合
國債期貨
三道“安全墊”防風險
一是高保證金。據中金所發布的交易規定,上市初期國債期貨的交易保證金從原合約規定的2%、3%和4%的梯度提高到了3%、4%、5%。即交易保證金為3%,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保證金調為4%,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則調為5%。
二是低持倉限額。持倉限額也調低為1000手、500手和100手,即持倉限額為1000手,交割月份前一月和進入交割月份的持倉限額分別為500手和100手。
三是部分交易指令限制。上海中期副總經理張勇表示,由于交易所在2011年曾公告暫停接受后兩個季月合約上不限定價格的市價指令申報,預計在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上也同樣適用,即2014年3月合約和2014年6月合約將不能進行市價指令的申報。 綜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