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或在9月復出 券商有望率先試水
導讀: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對媒體表示,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必將使市場再度關注國債期貨的風險控制,進而導致其推出進一步延期。北京某期貨公司總經理認為,此次“烏龍指”事件再度對期貨公司IT方面造成考驗,對國債期貨的上市準備工作可能會有一部分影響。
備受矚目的光大證券(9.89, -0.09, -0.90%)“烏龍事件”余波未平,隨后又在債券交易時出現“烏龍”,由此,引發市場對國債期貨上市時間延后的猜測。不過,此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債期貨或在9月份推出。
業內人士指出,“烏龍指”難現期貨市場,期貨公司對于國債期貨的籌備依舊熱情高漲,券商備戰步伐加快。
國債期貨或在9月復出
8月16日,A股市場上演的離奇一幕,將光大證券這家近期本就飽受爭議的券商深深卷入其中,事發原因眾說紛紜,外界對于即將推出的國債期貨也有擔憂。
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對媒體表示,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必將使市場再度關注國債期貨的風險控制,進而導致其推出進一步延期。北京某期貨公司總經理認為,此次“烏龍指”事件再度對期貨公司IT方面造成考驗,對國債期貨的上市準備工作可能會有一部分影響。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第一創業期貨副總經理張俊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光大證券‘8·16事件’未對國債期貨的推出造成影響。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品種交易的通道,在交易規則和保證金制度的監管之下,期貨公司不會發生類似事件。”
海通期貨[微博]研究所所長高上表示:“國債期貨籌備的工作目前沒有受到影響,均按照時間表正常推進中。”
此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及中金所媒體事務負責人的言論也緩解了市場對光大證券事件拖累中國金融衍生品發展的擔心。證監會8月16日對國債期貨上市的問題給予了回應。據悉,證監會正會同有關各方,積極推動各類型的機構投資者有序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同時,還與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及保監會成立了國債期貨并調機制,保障國債期貨平穩推出和安全運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已在7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債期貨上市各項準備工作預計需要兩個月左右,目前各項工作仍有序推進,沒有新的變化。以此推斷應該在9月份會推出。
此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媒體事務負責人表示,國債期貨的上市準備工作仍在按之前宣布的時間安排有序進行。
期貨公司籌備熱度不減
“目前公司的國債期貨的籌備工作正在有序的進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品種內部的培訓,包括國債期貨交易規則、合約認識、期現貨關系等;二、軟件系統繼續升級、聯網測試等;三、投資者教育,包括與客戶進行一些探討、仿真交易等。”張俊杰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公司對于國債期貨籌備仍在積極推進中,不過此次事件也讓期貨公司對風控方面要求更嚴格。與期貨相關的高頻套利和風險對沖的程序化交易,監管層或許會有所限制。
北京某期貨公司風控負責人表示,從股指期貨上市運行情況來看,尚未有過此類事件。即使國債期貨后期上市,期貨公司風控也能夠承受考驗。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院院長胡俞越[微博]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的風控問題應當引起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高度警惕。期貨市場不僅可以對沖現貨市場的風險,更可以作為對沖工具進入投資組合,使投資組合獲得更穩健的收益,這一點更能體現在準備推出的國債期貨上。因此,國債期貨不僅不應受此次烏龍事件的影響而推遲推出,反而應重視國債期貨在規避債市風險方面的關鍵作用,盡快推出國債期貨。
券商備戰步伐加快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債期貨上市的時間越來越近,市場上不論是機構還是高端個人投資者都開始積極準備和熱身。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從國債現貨的持有者交易活躍度上看,除商業銀行外,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也是現貨市場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其交易意愿強烈。此外,關于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該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正與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
中信證券(10.68, 0.05, 0.47%)近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同意公司自營業務、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業務,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辦理相關審批、備案。此外,招商證券[微博](11.08, 0.06, 0.54%)第四屆董事會2013年第八次臨時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公司以自有資金開展國債期貨業務的議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資金開展國債期貨業務的投資規模為:套期保值規模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套利規模單邊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
業內人士預計,國內券商參與國債期貨的準備步伐會越來越快。不過至今,銀監會和保監會仍然沒有對國債期貨發布相關指引,這也使得銀行和保險兩大機構如何進場成為一個未知數。
(記者 馬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