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期貨連續跌停 業內盼交易機制創新
貴金屬市場的罕見暴跌近日成為投資圈內的熱門話題,國內金銀期貨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跌停,讓不少投資者看傻了眼。劇烈波動實現了參與者財富的重新分配,也引來了業內對于期交所交易機制的更多思考。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推出連續交易機制,而在漲跌停板制度上,可以考慮引入日內調整的機制。
4月12日晚間,受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利因素的影響,紐約商業交易所(COMEX)黃金6月合約價格下跌4.06%,白銀5月合約價格下跌4.93%。4月15日,國際市場價格維持跌勢,黃金價格下跌9.34%,白銀價格下跌11.28%。與國際市場聯動,4月15日、16日兩個交易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白銀品種連續跌停,黃金主力合約累計跌幅12.55%,白銀主力合約價格累計下跌14.44%。
金銀暴跌,對于市場上的投機者影響很大,幾家歡喜幾家愁,做空賺得盆滿缽滿,做多者則是損失慘重。
上海某白銀現貨商向記者介紹了身邊看到的一些真實案例。
“有個朋友清明期間留了空單,節后反彈加倉到了近百手,周二平倉算下來賺了數百萬,這輪下跌來得很快,空頭資金基本都翻倍了;當然也有很多現貨商在5800元/千克價格附近做了多單,損失較大。期貨跌停,多單想要平倉也很困難,只能排隊。”該白銀現貨商稱。
期貨市場的連續跌停讓巨額虧損的多方抽身無術,由于國內漲跌停板幅度小于外盤跌幅,致使跟隨外盤的國內貴金屬期貨市場連續兩日開盤后直接跌停。
興業銀行資深貴金屬分析師蔣舒表示,國內貴金屬期貨主要跟隨外盤走勢,而國際市場沒有跌停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度的不對稱。在出現價格極端波動時,風險可能很難迅速釋放。目前國內期市漲跌停板實行每日調整,未來可以適當借鑒部分海外市場采用的日內調整制度。
“對于國內金銀期貨市場的多頭來說,在出現極端停板行情時,可以考慮去其他沒有停板的市場去做一些對沖降低風險,比如貴金屬延期交易(TD)或者紙黃金、紙白銀。”蔣舒稱。
市場上成熟機構受到的沖擊則相對小很多。據了解,多數貴金屬行業大型機構都涉足多個市場,除國內期貨市場、TD外,還會參與外盤。上述白銀現貨商表示,該公司的交易策略以套保和跨市場套利策略為主,上期所白銀連續兩日跌停對其并沒有影響。由于國內市場跌停板價格仍高于紐約市場,甚至還出現了跨市場套利的空間。
昨日,金銀期貨打開跌停,焦慮的多頭終于等來了揮淚斬倉的機會。國內金銀期貨跟隨外盤走勢,滬金主力1306合約收報275.09元/克,下跌0.54元/克或0.2%;滬銀主力1306合約報收于4764元/千克,下跌89元/千克,跌幅為1.83%。
除漲跌停板制度外,此次金銀暴跌也讓市場對于連續交易制度有了更多期待。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國際價格波動事發突然,波及面廣,跌幅在黃金、白銀歷年走勢中極為罕見。因國內交易時間與國外時段相錯,促使國內走勢出現跳空缺口。
上期所連續交易制度即將推出,這一交易機制的實施可進一步擴展國內上市品種的交易時段,促使國內外市場聯動緊密,防止輸入型價格波動造成風險集聚,有助于國內市場價格的連續,也有利于國內套期保值企業及時跟蹤價格,防范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