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手續費調低 利息成期貨公司收入源
日前,頻頻曝出的去年部分期貨公司保證金數目,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隨后,業內人士就保證金數目、凈利潤、手續費收入、交易所返還手續費等方面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通過不同渠道相繼傳出的期貨公司保證金數量為(部分未經證實):中證期貨93.26億元、永安期貨69.94億元,海通期貨67.78億元、國泰君安期貨65.94億元、銀河期貨56.55億元、華泰長城期貨53.64億元、申銀萬國期貨53.12億元、中國國際期貨47.54億元、光大期貨47.34億元,廣發期貨45.77億元、中糧期貨45.58億元、南華期貨40.73億元、萬達期貨35.39億元、金瑞期貨35.08億元、中谷期貨29.11億元、上海中期期貨27.47億元、東證期貨26.67億元、新湖期貨26.48億元、浙商期貨25.87億元、魯證期貨25.52億元。
本周初,據《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解,去年期貨公司盈利情況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憂”;有些期貨公司各項財務指標相比前一年都有所增長,有些期貨公司則有所下滑,有的公司全年凈利潤僅靠客戶保證金利息支撐。
有業內人士表示,導致去年期貨公司收入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期貨交易所兩次調低手續費影響,二是期貨公司本身經營因素所致。此外,利息收入到底該歸誰?是給期貨公司還是給客戶?這也成為業內共同關注的焦點。
手續費調低公司最“倒霉”
2012年4月27日,國內4家期貨交易所全線下調期貨交易手續費,并在該年6月1日起執行。其中,中金所下調股指期貨手續費至萬分之零點三五,上期所分別對銅、鉛、線材、螺紋鋼和橡膠等品種也做了不同程度的下調。橡膠期貨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分別從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五(RU1208之前合約)和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RU1208及以后合約)下調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五。
8月2日,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再度宣布下調部分品種交易手續費,于9月1日起執行。其中,中金所宣布將股指期貨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二五。三大商品交易所也不同程度的下調部分品種交易手續費,其中上期所橡膠期貨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從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五下調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四五。
“去年交易所調低手續費,期貨公司是最‘倒霉’的。”某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向客戶收取手續費的比例都是在交易所的基礎上漲1倍,現在調低了手續費,實際上是降低了公司手續費收入。例如:以前橡膠期貨手續費每手13元,公司可以向客戶收取26元,但調低了手續費,現在橡膠期貨每手9元,公司只能收18元。再加上公司間手續費的惡性競爭,目前就沒有手續費收入可言。
“我們公司去年手續費收入幾乎為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國貿中心附近的一家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如果不調低手續費,客戶都被其他公司挖走了,只能靠降低手續費來挽留這些散戶了。
不過,另有業內人士則表示,雖然交易所調低了手續費,但也提高了成交量。實際上,手續費收入較前一年相比差距不大,導致公司手續費收入為零的主要因素是公司間的惡性競爭,這并不能全部歸結于交易所下調手續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