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預期向好 大宗商品或有像樣反彈
農歷春節已過,新年伊始,經濟景象似乎就有不同。不少人,不論銀行、券商的業界人士,抑或普通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都有增加,這與龍年伊始時的印象截然不同。
2012年12月~2013年1月,主要媒體對美國、歐洲的報道都給人以向好的印象。投資者對美、歐市場信心增強、預期好轉,而實際數據也支持這種改變。當然市場還存在不少疑慮或風險,但危機后持續的經濟疲軟景象確有改觀。美國房地產市場已步入回升軌道。歐洲債務問題依然長期存在,但經歷2012年上半年后,債務問題的陣痛明顯減弱。匯豐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1月份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加快,說明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的經濟正在繼續復蘇。林林總總都顯示全球經濟環境正持續好轉。
中國1月汽車銷量創下新高至203萬輛,同比增長46.4%。1月新增信貸1.07萬億,社會融資規模則達到2.54萬億,同比都大幅增加。為此,央行甚至表達了對未來國內通脹壓力的擔憂。而A股上證指數也從12月初1949的低點反彈到節前2443的高點,與中國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都息息相關的螺紋鋼價格,也從12月初3472元/噸反彈至4241元/噸。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正在觸底回升,這已成為海內外市場的共識。
經濟政策思路將出現積極變化。2008年后過度積極的經濟政策,造成2009年經濟V型反轉、2010年全面通脹,這種境況必會引以為戒。而國內工資暴漲、產能過剩、高庫存壓力,嚴重損害了制造業基礎,很多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已經變得微利,甚至無利可圖。另一方面,2012年冬季北方嚴重的霧霾天氣警示,環境污染已經不是一個無足輕重或者只是口頭重視的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與食品安全問題一樣嚴重,中國經濟增長向低能耗轉型已是刻不容緩。對房地產市場而言,2012年末~2013年初,一、二、三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全面井噴。隨之而來的是土地轉讓成交量較大增長。房地產市場調控之難可見一斑,而民眾原先的想法卻得到印證。如此,新一屆政府必將持續調控房地產市場,一方面是出于對經濟增長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政府公信力、執政能力的考慮。如此看來,繼續深化結構性改革將是主要工作領域,如果說十年前、二十年前這一方面的問題還可以拖一拖、緩一緩,那么現在已經無法繼續再拖、再緩。這意味著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將會持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不再被作為經濟增長的加速器,而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認識到這一點,經濟增速將會被錨定在7~8%的低增長狀態,過去十年兩位數的增長將一去不返。有鑒于此,已經采用的緊縮政策將會持續,松動是有可能,但是逆轉卻不會。
因為有經濟增速穩定器,2013年經濟增速已經不可能下降到比2012年更低的程度。2012年制造業也經歷又一輪去庫存周期,雖然本輪去庫存周期尚未結束,但是其影響卻已大大減弱。預計2013年年中,不少行業的去庫存周期將會結束。這將給社會經濟活動,諸如生產、消費、投資等活動的恢復乃至增加留下空間。
總體而言,2013年的經濟形勢不會比2012年更糟糕,但是鑒于新政府面臨的社會形勢,施政不會以刺激經濟增長為主,經濟復蘇將穩定而緩慢。基于此,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多數都已處于較低價位,某些基本面比較偏空的品種可能還會繼續下探,但無疑下行空間不會像2012年那般大。不少品種的價格已在底部區間,2013年甚至會有像樣反彈。所以,央行擔憂通脹抬頭不是沒有道理。(劉清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