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IB業務增速放緩 目標“鎖定”產業客戶
日前,記者從期貨公司了解到,隨著股市行情的轉暖,期貨市場原先從股市中接納“被動投來的客戶”增幅有所降低,期貨IB業務增速開始放緩。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期IB業務增幅有所下滑,但由于投資期貨有著杠桿效應大、靈活性高等多重優點,資金參與熱情仍舊高漲。
同時,由于期貨公司獲準開展“期現結合業務”,相關政策的放開也促使期貨IB業務出現了主動轉向,開始尋找產業鏈上的客戶資源,未來IB業務將更側重開發機構投資者。
IB業務增速放緩
“近期IB增速有下降,2012年11月份IB業務增速很快,目前有停滯的跡象,但是保證金水平并沒有下降”,某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在市場行情不好時,有一些本來想依靠期貨來做空的投資者。一看到股市行情轉好,便放棄了轉投期市的想法,這也是有可能的。”中投天琪期貨分析師鄭林表示,主要原因是一直以來IB業務增速快,多為券商IB的開發力度大,現在券商資源開發的速度本身也放緩了,因此,IB業務似乎出現了停滯現象。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股指期貨存在杠桿大、靈活性高、可以T+0交易等優點,自2010年上市以來,一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成交量不斷放大,在期貨市場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多,資金參與熱情并沒有消退的跡象。
大華期貨研究所所長曹忠忠表示,客戶一直比較穩定,且新增資金仍不斷在增多,沒有出現資金流出現象。他認為,從客戶的投資習慣來看,一旦做期貨便很少再轉去股票市場做投資。
“目前股市并沒有出現明確的轉折點,況且期貨可以對沖,在經歷熊市的洗滌后,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更加深入了,也更理性了。”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林慧認為,“只能說行情轉好,機構可能增大對股市的配置。”
轉向產業客戶
“以往IB業務開發的中小散戶比較多,但是現在IB不再只重視數量,更開始重視質量,把開發目標開始向產業客戶轉移了”,鄭林認為,“所以個人開戶增速可能是下降了,但機構開戶數應該是在增長。”
“目前期貨IB業務的重點就是開發機構產業客戶”,業內人士稱。中期協于2012年12月發布了《期貨公司設立子公司開展以風險管理服務為主的業務試點工作指引》,期貨市場獲準開展“期現結合業務”,目前,多數期貨公司都已開始籌備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內人士表示,IB業務轉向產業客戶或為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的開展做準備。“政策放開,期貨的子公司也可以進入市場交易環節了。所以,未來的交易者的結構要有變化,機構投資者會不斷增加。”鄭林稱。
“機構客戶一直是期貨公司努力的方向”,光大期貨上海肇家浜路營業部總經理曾超表示,市場需要更多機構投資者的參與。不過,由于目前期市許多創新業務未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多數期貨公司還是依靠通道業務生存,主要的營業收入仍以手續費為主。在手續費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大魚小魚一起撈”是多數期貨公司開發客戶資源的一種方式。
(記者 董錚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