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銀河、國君、中期期貨資管亮相
三大期貨公司首款資管產品均以量化策略“打頭陣”,投資門檻最低500萬,高于國家標準
臺子早已搭好,唱戲的卻姍姍來遲。
2012年11月21日,期貨公司資管管理業務(CTA)開閘,18家期貨公司正式審批通過。
“期貨公司終于可以做期貨了”,面對常年的單一經紀業務為主的尷尬,期貨資管曾給業內極大的想象空間,然而截至目前,期貨資管仍然停留在“遐想”階段。
記者多方打探,發現各家期貨公司資管團隊推出的產品基本都處于謀劃階段,僅有幾款產品開始推廣運行。
量化策略打頭陣
事實上,記者從多種途徑得到的反饋顯示,目前僅有銀河、國泰君安、中國國際等期貨公司開始推廣資管產品。
銀河期貨率先推出的是其量化團隊通過多年量化研究,開發出的“銀河兵器譜”量化投資策略組合,策略組合包括8個系列,60多個策略,其中40%策略投資于股指期貨,60%策略投資于商品期貨。
根據其產品說明介紹,該產品實盤交易賬戶自2012年6月25日投入仿真模擬運行,起始資金500萬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累計收益率為13.17%,最大資金回撤5.36%。自2011年11月21日開始投入仿真運行,起始資金3100萬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累計收益率為43.36%,最大資金回撤10.24%。
銀河期貨工作人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在產品風控上,該策略組合強調隔夜頭寸不超過總資金40%,日內頭寸加隔夜頭寸不超過總資金80%,超過紅線停止開新倉。此外產品組合中,單個策略持倉不超過總資金20%。
在細節方面,該產品門檻為100萬,預期收益率30%,期貨公司的業績提成為20%。
此外,國泰君安期貨公司則將資管產品分為“穩健型”、“成長型”、“進取型”三種系列,其風險類別分為“無風險+固定收益率”和“無風險+預期收益率”,投資門檻從500萬到2000萬不等。以穩健型資管產品為例,其風險類別為無風險+固定收益率,投資門檻為500萬元,“因前期投入成本較大,所以門檻相對較高,”該產品相關人士表示,由于“一對一”的監管要求,每款資管產品的成本都相對較高。期貨公司推出的這類資管產品僅適用于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一般都是運用程序化交易進行。
此外,中國國際期貨也發行了兩款產品,“中期量化組合-開元一號”和“中期量化專注-金股指一號”。據了解,兩款產品主要區分于商品期貨和估值期貨,“中期量化組合-開元一號”是純商品套利產品,起步資金300萬元;“中期量化專注-金股指一號”為純股指套利產品,起步資金僅需100萬元。
根據此前發布的《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者適當性評估程序(試行)》,要求投資者金融類資產不得低于100萬元,不過,此次亮相的五個資管產品要求的資產起點都在500萬元以上,其中宏觀對沖資產管理計劃要求的資產起點高達2000萬元,因此各家期貨公司都將資管產品的客戶定位為高凈值客戶。
目前來看,多數期貨公司推出的首個期貨資管產品均以量化策略"打頭陣",這些量化策略有多品種趨勢追逐型的,有期現套利型的,還有多策略對沖組合型的,交易信號要經過宏觀基本面、現貨市場和產業鏈等因素過濾后,再通過風控模塊進入場內交易。
“公私”合作,期貨私募加速擴張
一位期貨投資顧問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目前各家期貨公司的資管團隊都在招兵買馬,但是進入資管團隊必須要取得期貨投資咨詢資格,而目前期貨公司研究員和操盤手能夠拿到這個資格的人寥寥無幾。
長期以來,期貨公司不能開展期貨投資業務,這也使得優秀的實戰投資人才大量流失。期貨資管人員要求對期貨的認識較為全面,擁有很強的投研能力,此外對資管業務也較為了解。通常這樣稀缺的人才也受到保險和基金等金融行業青睞,與它們相比,期貨行業薪酬相形見絀。
沒有優秀的投研團隊,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開展也沒有底氣。
一家券商系期貨公司的人士則透露,目前公司的自管產品都是從證券公司那邊開發客戶,并未開展更多的推廣,“自己團隊的不成熟,即使有資金也不敢做大。”
“兩年之內,期貨公司還做不好資管。”一位期貨公司副總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各家公司其實更多是在尋求與外界的合作。
去年,在全部陽光私募產品中業績排名第二的頡昂投資就曾與許多公司洽談過合作事宜,借助期貨公司的資管通道,這類地位尷尬的期貨私募更容易加速擴張。
“期貨公司畢竟是期貨人才的黃埔軍校嘛。”冠通期貨總經理劉小紅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期貨公司本來就是期貨人才的培養基地,所以整合人才的優勢很強。未來資管業務開閘,面對客戶不同的投資需求,期貨公司也會愿意與私募機構合作。(記者 鄭鵬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