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新品種“薄利多銷” 期貨公司增添獲利渠道
郭晨凱 制圖
玻璃、菜籽、菜粕等期市新品種“叫好”又“叫座”,隨著這些新品種的“薄利多銷”,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也隨之上升,其利潤份額甚至超過了一些主流品種,成為期貨公司的新利潤增長點。
玻璃、菜籽、菜粕近期成為期貨市場萬眾矚目的新星,上市以來成交量屢破紀錄,風頭甚至蓋過了期市的主流品種,頗受資金追捧。記者近日從期貨公司了解到,新品種“薄利多銷”,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也隨之上升,其利潤份額甚至超過了一些主流品種,成為期貨公司的利潤增長點。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這將導致部分期貨公司降手續費爭奪客戶資源。
新品種“薄利多銷”
近日,鄭商所上市不久的玻璃、菜籽粕期貨成交量均破紀錄。記者從期貨公司了解到,2013年以來玻璃期貨成交火爆,甚至有業內人士預計,2013年鄭商所期貨品種的市場占比份額可能會超過大商所。
“火爆程度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某期貨公司營銷部門人士表示。新品種不僅“叫好”而且“叫座”,期貨公司手續費的利潤頗為豐厚,甚至超過其他主流品種。“較老品種稍微多一點,但利潤還是很低,只是新品種成交量增加帶動了利潤上升,確切說是薄利多銷”,該人士稱。
據了解,客戶參與期貨交易的手續費有固定的一部分上交給交易所,另一部分由期貨公司收取,期貨公司收取的標準是在期貨交易所的基礎上加一部分,用于自身的運營。以玻璃為例,鄭商所玻璃期貨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為3元/手,期貨公司一般在交易所的基礎上加1倍,大部分期貨公司會通過降手續費來吸引客戶,“上海地區期貨公司的普遍標準是降10%到20%,差不多一手玻璃期貨合約的手續費降5毛到1塊錢左右”,業內人士稱。
另外,新品種上市帶來了一些相關產業鏈上的新客戶,“他們對行情不是非常了解,對手續費也沒有存量客戶敏感,期貨公司的手續費利潤也相應上升”,有期貨業內人士稱,“不過,投機類的客戶占了多數。按理說,現在正是玻璃現貨的淡季,只不過國內期貨市場有炒新的習慣,像銅這樣的國際品種反而成交比較清淡。”
手續費競爭激烈
當然,在新品種成交活躍,手續費利潤上升的背后,期貨公司的“傭金戰”正硝煙四起,“這就好像打仗,一個新品種就像是一座城堡”,某期貨公司上海營業部負責人比喻,“有些期貨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打響名氣,甚至定下了"先搶份額再爭利潤"的目標”。
新品種火爆,手續費競爭愈發激烈,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小合約品種的手續費本來就較低,期貨公司依靠降手續費爭奪客戶資源,結果是某些期貨公司出現手續費零利潤的現象。
一直以來,不管是新品種還是老品種,期貨公司手續費競爭激烈是不爭的事情。業內人士稱,交易所手續費變動大,調手續費或返傭政策有些客戶并不了解,且各個期貨公司的信息也不透明,手續費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惡性競爭的現象更加難以遏止。(記者 董錚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