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醞釀調整風險 指標出現背離
在國內基建題材、美國繞過財政懸崖和歐洲尾部風險消退等利好助推下,鋼材、煤炭、化工品和有色等板塊輪番反彈。然而在“輪動反彈”的背后,部分指標的背離(美元與商品同跌)和政策轉向跡象(非常規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甚至收緊)正讓商品市場不斷積聚回調風險。
指標出現背離
首先,美元與商品出現同跌。2013年開局,美元指數先沖至80.868點,稍后出現連續的大幅回落,截至1月14日已回落至79.3。與此同時,大多數商品也自1月中旬沖至年內新高后紛紛回落,以有色金屬和化工品為主。對比歷史,美元與商品同跌的情況出現,往往是伴隨市場系統性風險暴露而出現的。當前,市場的風險在于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美國繞過了一座懸崖之后,壓在國會面前的還有另一個障礙,兩個月后,被延期執行的1,100億美元減支措施將再次浮現。同時,美國也迫切需要上調債務上限,如果債務上限無法解決,可能還會產生更大的惡果,共和黨有的領導者不惜以讓政府關門相威脅。
其次,中國信貸數據和CPI出現背離。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CPI往往與新增信貸、M2正相關,但去年12月份卻出現背離,新增貸款減少而CPI升幅超預期。數據顯示,2012年12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8%,比11月末低0.1個百分點,而人民幣貸款增加4543億元,同比少增1863億元。與此同時,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了2.5%,中國央行控通脹的進程可能加快到來,從而貨幣政策不會如年初市場預期那樣寬松。
政策轉向風險露頭
自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以來,商品甚至資產價格上漲離不開貨幣寬松或者流動性寬裕的大環境。而在去年12月份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可能于2013年底退出資產購買計劃,在貨幣政策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主導下,當前美國實際利率已在攀升,而實際利率的回升將增加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抑制商品的投機行為。
此外,2013年,中國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和“影子銀行”方面力度會加強。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以投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為主。根據審計署的相關報告,已支出的債務資金中,用于市政建設、交通運輸、土地收儲整理、科教文衛及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占86.54%。在地方政府資金缺口日益擴大的背景下,此次出臺的規范地方融資平臺通知可能會拖累2013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長速度。中國央行在部署2013年主要工作時強調:完善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意味著傳統高能耗、重工業或者重復建設將得到抑制。
板塊輪動反彈動能減弱
從去年12月至2013年1月的商品反彈有兩大特點:一是,宏觀利好導致工業品價格相對強勢;另一方面,農產品和工業品出現“炒新”的特點,玻璃期貨由于可用于交割的現貨量遠少于期貨多頭持倉量,導致炒新越演越烈,但產能過剩問題是無法回避的,隨著企業逐漸熟悉期貨交割業務,玻璃價格將出現大幅回調;另一個是菜籽和菜粕,由于菜籽和菜粕大多數在企業手上,現貨流通的不多也引發了炒新的跡象。
然而從供需面看,高庫存、需求弱和產能過剩等問題會制約工業品的反彈高度,再疊加政策轉向風險,金融屬性消退,此輪“輪動反彈”即將終結;農產品方面,國家收儲效應即將結束,后市面臨輪庫和拋儲的壓力,這尤其表現在白糖和棉花等在2013年大規模收儲的品種上;豆類產出高于預期,1月11日,美國USDA報告紛紛上調大豆產出和結轉庫存,而調降玉米的產出和庫存;油脂類2012年需求不振,2013年也難有突出表現,庫存較高,而伴隨大豆產出的增加,價格回落可能刺激壓榨企業加大開工,增加豆油的供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