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儲政策影響期棉走勢
拋儲價格短期內限制了外棉的上漲空間,長期看棉花內外價差將繼續縮小,投資者可關注內外盤套利的二次建倉機會。
近期鄭棉整體延續近強遠弱格局,國家不限量收儲及鄭商所倉單不足對期棉近月合約價格繼續形成支撐,而遠月合約在拋儲預期下維持弱勢振蕩格局。分析認為,期棉短期趨勢性不強,同時,國家拋儲節奏對其走勢會產生重要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拋儲無懸念
截至12月21日,國家累計收儲國產新棉為485.2萬噸,其中新疆棉成交219.8萬噸,地產棉成交145.5萬噸,骨干收儲成交119.8萬噸,預計到2013年3月底,本年度收儲成交量達到500萬噸以上。國家連續兩年不限量、高價收儲吸收了國內的流動資源,穩定了國內棉價水平,但國儲棉近900萬噸的庫存也使后市棉價的上漲空間非常有限。為穩定棉花、保證2013年度敞開收儲政策的順利實施,國家必將向市場投放儲備棉,以釋放國儲庫容壓力。
拋儲總量影響棉市供應
2012年度國內棉花總產量預計在690萬噸,國家收儲總量預計在500萬噸,剩余190萬噸,主要為小包棉及達不到交儲要求的中低等級棉,有少部分為來不及交儲的新疆棉和紡織企業留存的自用棉。
2012年9月份國家向市場投放儲備棉49.4萬噸,2012年9月至12月份估計進口棉花100萬噸,國家發放關稅配額為89.4萬噸,此外預計對滑準稅配額的發放數量在100萬噸,年度棉花進口量或在290萬噸,不考慮工商庫存變化,市場上可供使用的棉花總量為530萬噸,若以消費量750—800萬噸計算,年度內可用資源明顯不足。若國家少量拋儲,國內棉價將保持穩定,而國家大量拋儲,市場將呈現明顯弱勢。
要保持棉價的相對穩定,在拋儲150萬噸之后,就應根據市場的承載情況進行謹慎操作,否則市場可能因短期供應量較大出現明顯跌勢。預計后期國家拋儲數量在230—270萬噸。
儲備棉與進口棉形成競爭關系
未來可供使用的棉花資源主要為進口棉和國家拋售的儲備棉。下游企業對儲備棉的接受程度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儲棉與進口棉的比價關系,客觀上造成國儲棉與進口棉形成競爭關系。為順利拋儲、緩解下年度收儲的庫容壓力,國家低價拋儲或者部分搭售配額拋儲的可能性較大。目前中低等級外棉采用40%關稅通關的成本在18500元/噸以內,中高等級外棉報價在90美分/磅左右,折滑準稅報價約在15400元/噸,40%關稅下在19800元/噸。綜合進口棉和儲備棉成本,紡企平均用棉成本在18500元/噸。
綜上所述,國家可能在2013年年初開始逐步拋售儲備棉。為了釋放足夠儲備棉庫容,或采取搭售配額的方式。受此影響,期棉價格將延續振蕩偏弱行情,上下空間較為有限。拋儲價格短期內限制了外棉的上漲空間,長期看棉花內外價差將繼續縮小,投資者可關注內外盤套利的二次建倉機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