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期貨公司增資26億全力沖刺資管業務
期貨資產管理業務作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創新舉措,吸引不少公司紛紛增資備戰。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6家期貨公司公告了增資事宜,合計總額26.16億元。這6家期貨公司為:宏源期貨、中證期貨、中國國際、光大期貨、招商期貨和萬達期貨,新增資金分別為6元、7億元、7億元、2.5億元、1億元、2.66億元。
期貨公司為了取得創新業務資質,往往先從增資開始。在今年10月份,中證期貨以7億元的巨額資金將注冊資本增至15億元,一舉將熱潮推向高點。10月底,萬達期貨公告聲稱注冊資本金已從2.4億元增至5.06億元。隨后,宏源期貨和光大期貨也陸續證實,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增資事宜,其中宏源期貨從2億元增至5.5億元,光大期貨從3.5億元增至6億元。而中國國際期貨更是大舉資金增至10億元,已達到了17億元,目前來看,增資后的國際期貨已成為國內注冊資本最高的期貨公司。廈門國貿11月22日公告稱,同意向全資子公司國貿期貨增資4億元,增資后的國貿期貨注冊資本將增加為5億元,不過目前該項事宜尚未收到證監會的批復。
據了解,不少公司都在醞釀增資事宜,只不過有些動作快,有些動作慢而已。除已公布的這6家期貨公司之外,海通期貨、廣發期貨、渤海期貨、國元海勤期貨和西部期貨等都傳出了增資的消息。業內人士表示,公司增資是遲早的,資金起碼要達到取得某些創新業務的條件,不然,公司不能夠開展這些創新業務,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
在新一輪增資潮中,券商系期貨公司首當其沖。以宏源期貨為例,作為券商系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不僅可以獨立發行量化對沖產品,同時可以借助證券在資產管理方面的品牌優勢和研發優勢,聯合發行投資范圍更廣,投資結構更加靈活的對沖產品,通過這兩種路徑,打造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在開展境外期貨經紀業務,可以深化期貨公司作為中介機構的功能定位,提高公司的服務水平。最后,期貨公司可以設立以風險管理業務為主的現貨子公司,開展現貨貿易、期限套利、倉單質押等一系列新業務,實現相關領域的間接自營,其創新突破意義重大。
而作為傳統系的萬達期貨申請增資較為引人注目。據了解,萬達期貨此次增資將由原來的2.4億元資金增至5億元,其跨度可謂跳躍式遞增,而增資的初衷為取得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資質,中長期則是為IPO做準備。
根據2011年期貨公司分類評級的20家A類機構來看,多數已具備資管業務條件,20家期貨公司中券商系占據多數,萬達期貨作為傳統系期貨公司躋身于行業前20強實屬不易,此次增資目的為期貨資管業務也在情理之中。另據了解,萬達期貨對資管業務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準備,其搭建的資管團隊和業務實施方案都已具雛形。
期貨公司此輪涌現出新一輪的增資擴股熱潮無疑是為了備戰各項期貨創新業務,尤其是將資產管理業務做好,進而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按照證監會9月份正式實施的《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要求,申請資管業務試點的期貨公司應滿足凈資本達到5億元人民幣以上與最近兩次分類評價B類B級以上等重要條件。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期貨公司增資也是為了緩解保證金所帶來的壓力。按照《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管理試行辦法》規定,期貨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其所吸納客戶保證金總量的6%,實際操作中以7.2%為預警線。據此估算,100億元的保證金規模需要消耗期貨公司6億元凈資本,才能滿足監管需要。雖然目前尚未有保證金過百億元的期貨公司,但有消息顯示,已有幾家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即將攀升至百億元,因此,增資也是為了緩解保證金壓力的原因之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