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開戶數逾12萬 券商自營成套保主力
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兩年多來,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理性、規范、成熟,市場監管嚴格,交易秩序良好,經歷了“交易不溫不火、持倉穩步增加、成交持倉比顯著下降、機構投資者陸續參與、市場功能逐步發揮”的過程,套保、套利及投機交易協調發展,市場運行質量較好,成熟度較高。記者從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了解到,期指總開戶數已逾12萬戶,90%的開戶客戶參加過交易,市場日參與率基本穩定在21%左右。期指日均成交29.75萬手,日均成交金額2383億元,日均持倉量4.92萬手。市場總體交投活躍,流動性較好。
期指開戶數逾12萬
據了解,期指開戶平穩有序增長。截至2012年12月14日,全市場累計開戶124282戶。其中自然人開戶121702個,占比97.9%,一般法人開戶2208個,占比1.8%,特殊法人客戶 (特殊法人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QFII,以及須經監管機構或主管機關批準才能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其他法人)372個,占比0.3%。所有開戶賬戶中,27.8%來自IB渠道(證券公司營業部)。經過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層層篩選,股指期貨投資者多為有豐富經驗的股票、商品期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截至目前,90%的開戶客戶參加過交易,市場日參與率基本穩定在21%左右。
市場成交適中,規模適度。截至2012年12月14日,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累計經歷 65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1.93億手(按照單邊計算,下同),累計成交金額154.89萬億元,日均成交29.75萬手,日均成交金額2383億元,日均持倉量4.92萬手。市場總體交投活躍,流動性較好。
市場秩序良好,投資者理性,反應平靜。截至目前,市場參與者風險控制嚴格,交易秩序良好,市場未出現重大違法違規交易行為,沒有出現會員強制平倉、客戶投訴和交易糾紛。社會各方對股指期貨的推出反應平靜,對股指期貨的功能作用認識較為理性。
券商自營成套保主力
自2010年5月以來,股指期貨套保業務有序開展,證券、基金、信托等機構因為資產規模巨大,避險需求迫切,專業水平較高,成為套保主力。其中,又以證券自營準備最充分、參與最深入。
根據政策規定,證券、基金、信托及保險等機構的股指期貨交易類型涵蓋套保、套利及投機。機構開戶數也很均衡,套保賬戶100個,投機賬戶180個,套利賬戶20個。
但套期保值并非只適用于機構,也同樣適用于自然人投資者,對他們沒有特殊的制度限制。目前套保參與者涵蓋了特殊法人、一般法人和自然人等各類投資者。只要能夠成功開戶,都可以申請參與套保交易。不過,對于中小投資者,由于資金規模小、買賣股票的沖擊成本也小,直接賣出股票就是避險的好方式。如果一定要利用期貨進行避險,成本可能更高、效果可能更差,因而小投資者很少申請套保。
市場成熟度較高
通過多年扎實籌備和不間斷仿真交易演練,以及持續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以來市場運行質量較好、市場成熟度較高。
一是期現貨價格擬合度較好。滬深300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保持高度相關性,主力合約與滬深300指數相關系數保持在99%以上,市場成熟度較高。基差率較低,大體維持在±2%以內,市場套利空間較少,市場成熟度較高,為機構套保業務的開展、市場功能的發揮奠定了基礎。市場以正基差為主,即期貨價格高于指數價格,正基差天數在80%以上。近月合約為主力合約,交易最為活躍,占市場總成交的90%以上,符合成熟市場一般規律。
二是持倉穩步增長。上市以來,股指期貨日均持倉由上市初期的不足1萬手增加至當前的逾9萬手,成交持倉比從初期的20倍降至4—5倍左右,接近境外成熟市場水平。持倉人數穩步增加,持倉結構漸趨合理,對股票現貨避險交易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促進了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
三是交割平穩順暢。共實現31個合約的順利交割,交割量共45663手,平均每個合約到期交割量僅為1473手左右,交割量較低,市場沒有出現對到期合約的過度炒作,合約價格始終圍繞交割結算價微幅波動,走勢平穩,收斂性好,未出現“到期日效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