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席位懸而未決 期貨公司全面備戰國債期貨
呼聲已久的國債期貨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日前,《證券日報》通過調查了解,期貨公司已全面備戰國債期貨的開閘,人才儲備、設計套保、套利等量化策略,強化市場風險控制意識等。
某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接觸了銀行、證券和基金等機構后,適時改善經營策略,制定出適合不同投資者的量化策略,對國債期貨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此前有消息稱,銀行或將作為特殊結算席位設立于中金所。多數期貨公司人士表示,根據最新修訂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來看,銀行申請特殊結算席位不是沒有可能,作為持有多數債券的金融機構,或將為其設立全面結算席位。因此,業內人士較為擔心,期貨公司若還僅依靠單一的經紀業務,恐將難以生存。
南華期貨表示,目前已經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了基礎知識的培訓,研究所也已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小組,市場跟蹤與專題研究工作等都在有條不紊的開展,現已推出了日報、月報等常規報告,年報也即將推出,未來還將推進針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策略研究。
據中證期貨透露,公司在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推出前,就已著手準備固定收益衍生品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仿真推出前后,研究部門發表了一系列研報,其中包含對國外的利率期貨、利率互換等衍生品業務的開展及主要的交易策略介紹等。此外,也有對國內國債期貨仿真合約的設置分析,國債期貨的套利、套保策略研究,及國債期貨最便宜可交割現券(CTD)的切換機制研究等。
“在WIND 等主流資訊工具尚未提供國債期貨方面的統計信息前提下,公司研究部就推出了數據庫產品——《國債期貨仿真數據周報》。”中證期貨表示,幫助機構投資者更好的熟悉國債期貨期現互動的交易特征。該數據周報目前是每周一次,且受到不少機構好評。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未來利率的定價會更加靈活,將研究重點放在“在利率波動大環境下,國債期貨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方向上。其中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利率變動的各種量化模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適應性研究,主要試圖應用海外市場成熟的利率量化模型來對未來利率,進而對國債期貨價格進行預測。
二是細致完善國債期貨對機構的套保作用。從前期研究發現,應用收益率貝塔調整對政策性金融債或者非交割的國債現券進行套保時,會有貝塔漂移,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下的貝塔調整,需要定制性的給出一些套保方案。
三是研究利率期貨在資產配置大背景下的操作思路,借助公司在商品期貨和股指期貨已有的經驗,研究加入利率產品后的資產配置效果及優化思路。
此外,銀河期貨表示,公司有專門的團隊進行國債期貨籌備工作,對于現貨套保、期現套利、期貨展期等專題內容進行了具體研究。并且通過和各種類型投資者的廣泛交流,針對不同的投資需求,制定了相應的策略和產品。
“公司在內部組織架構、材料、軟件、風控結算制度、研究和業務開發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準備。”東證期貨補充到。
對于此前有消息稱,銀行或將作為特殊結算席位開設于中金所。某期貨公司人士表示,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完全證實,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因為商業銀行是我國國債現券的最大持有機構,出于對其操作頭寸的保護,或申請設立特殊席位。不過,這一過程需要得到監管層各方的協調統一才行。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務院今年修訂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來看,并沒有對銀行設立期貨交易所會員席位加以限制;最后確定還需銀監會結合銀行風控、混業經營、國際經驗等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具體參與方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