粕強油弱格局持續難改觀 豆粕將繼續反彈
在充分消化美國農業部調高今年美國大豆產量等利空后,11月下旬以來,大連豆粕期貨走出了穩步反彈的行情,豆粕主力1305合約一度上漲了177元/噸。
后市來看,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前,國內外豆類供需依舊偏緊的局面不會徹底改觀,而油脂供需相對寬裕,粕強油弱格局仍將持續,連豆粕有望維持目前的反彈走勢。
國內外豆類市場供需仍偏緊
美國農業部在10、11月的農產品供需報告中連續調高了美國大豆單產和總產,使得美國大豆減產量遠遠低于預期。隨著美國大豆供應有所好轉,美國豆類連續大幅度下跌,基本將前期市場恐慌情緒產生的天氣升水行情擠凈。由于距離美國大豆收獲、上市時間很遠,美國農業部在12月再行調高美國大豆產量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南美大豆在2011/2012年度大幅減產,目前能夠繼續用于銷售的大豆庫存已經不多。而按照目前的美國大豆產量,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前,國際大豆供應依舊偏緊,美國農業部也有足夠的能力讓美國所剩不多的大豆繼續賣個好價錢。
南美大豆生產變數多
前期CBOT大豆價格達到歷史新高,刺激巴西和阿根廷瘋狂提高大豆播種面積。而美國農業部、德國《油世界》以及巴西、阿根廷的農業咨詢機構把南美2012/2013年度大豆預計產量調高到歷史天量水平。CBOT大豆前期的下跌,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南美大豆豐產預期,但誰都無法保證南美不出現連續第二年干旱。由豐產到歉收的變化,甚至歉收預期,也許只需要在關鍵生長期連續幾周的不下雨或者少下雨。而豐產預期的落空帶來的供應恐慌,將絲毫不亞于今年美國大豆產區干旱對市場的影響。
目前,南美新季大豆仍處于播種階段,之前巴西中北部的干燥天氣以及巴西南部和阿根廷的潮濕天氣,均延緩了當地的大豆播種進度,因而導致全球市場對美豆的依賴時間更長,播種進度的落后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大豆單產水平。
油弱粕強格局難改觀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今年的豆類期現貨行情均表現出明顯的粕強油弱特點。其原因一是原油走勢偏弱,油脂生物燃油概念的炒作遠沒有2007—2008年那波豆類牛市時深入。二是油脂供應過于充足。由于連年擴種,目前棕櫚油已經超越豆油,成為世界第一大植物油,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和疲弱的需求,使其成為拖累豆油價格的重要原因。三是我國居民對蛋白的需求增長率超過油脂。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國居民的油脂消費增速放慢,而動物蛋白的消費開始增速,這需要更多豆粕蛋白來轉化。
現貨價格堅挺支撐豆粕期價
四季度是豆粕傳統需求淡季,但今年豆粕卻表現的淡季不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大豆價格高企,豆粕和豆油價格相對偏低,壓榨利潤持續為負值,油廠開工率偏低,豆粕供應偏緊。二是目前生豬存欄量居于4.7億頭的歷史高位,母豬存欄量也突破了5000萬頭大關。目前,豆粕需求旺盛使得現貨價格較為堅挺,沿海港口蛋白為43%的豆粕價格在3800元/噸以上,較期貨盤面升水,這在很大程度上封殺了豆粕期貨下跌空間。
技術上看,目前豆粕主力1305合約上漲趨勢完好,5日和10日均線形成完美支撐。操作上以均線為止損點,逢低吸納搶反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