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命逆轉供求格局 原油下行壓力沉重
原油價格下行
隨著頁巖油技術革命的苗頭出現,全球原油市場供求格局將發生大的變革(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產出將超過需求的增長。結合當前經濟復蘇緩慢拖累消費和庫存高企的因素,再加上中東局勢緩和,后市,國際原油價格面臨沉重的下行壓力。
地緣炒作對油價影響遞減
11月中旬,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擊升級,市場一度擔憂沖突將影響到中東原油的產出的運輸(即蘇伊士運河和SUMED管道),WTI原油和Brunt原油全線沖高。
然而,小規模的地緣政治沖突對油價提振周期很短,一般是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偶有小沖突升級為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影響周期最長也不過兩年,在戰爭結束后,原油漲幅越大,向下回落的幅度也越大。目前來看,在美國等國際社會干預下,中東局勢有所緩和,剩下伊朗問題會在后市對油價形成間歇性沖擊,但不足以引發油價大幅沖高。
原油市場向供給過剩傾斜
首先,由于頁巖油的技術革命,國際原油產出將加快。國際能源署預計,2017年美國將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到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而OPEC預計,到2020年,頁巖油的全球供應量將達到200萬桶/天,相當于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目前的石油產量,到2035年,頁巖油的供應量將達到300萬桶/天。作為全球頭號的原油需求國,一旦轉為出口國,對北美以外地區和整個能源貿易格局將引發巨變。數據顯示,過去10年,美國僅向加拿大出口石油10萬桶/日,而每天進口900萬桶石油。國際能源署預計,北美將在2030年左右成為石油凈出口地區。
此外,美國以外其他地區原油需求也在攀升,國際能源署預計,美國2015年石油日產量將升至1000萬桶,并在2020年升至1110萬桶,且預計沙特2015、2020年石油日產量分別為1090萬桶和1060萬桶,2035年將至1230萬桶。
其次,原油產出受頁巖油技術革命驅動而加快增長,但需求前景卻不樂觀。有機構預計全球日均原油需求2012年將達8979萬桶,比此前預期減少48萬桶;2013年將達9050萬桶,比此前預期減少93萬桶;到2016年將達9445萬桶,比此前預期減少54萬桶。
目前,國際原油消費疲弱、庫存高企,同時庫存下游產品比位居高位。美國石油協會(API)11月14日表示,美國10月原油及石油產品需求較上年同期下滑4.1%,冬季取暖油消費會有所回升的,但是汽油等消費會大幅下降,在美國石油消費結構中,汽油消費比重遠大于取暖油消費比重。
國際能源署(EIA)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美國原油庫存(包括戰略儲備)為17.82億桶,處于歷史運行區間15-17億桶的上方;而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在12月23日為3.72億桶,也高于歷史運行常規區間3.1-3.5億桶。
此外,通過原油的庫存消費比指標發現,當美國原油庫存消費比處于歷史運行區間16-21的上沿,達到19左右就暗示美國原油消費疲軟。
紐約原油上漲時稍顯乏力,下跌時卻勢頭更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