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年內回升可期
自今年10月中旬滬膠沖高26000點后,便開始承壓下行,轉而進入了下行軌道;而傳統的11月份,也是滬膠的歷史季節性下跌周期。但綜合近期各方因素,預計滬膠年內回升可期。
產膠國不設置價格底線
近日馬來西亞政府高級官員表示,不打算設置橡膠價格最低線,因為此舉措將會產生巨大的財政撥款。該國種植及原產業部副部長表示,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尼西亞在國際橡膠協會的合作框架下將密切監察全球市場橡膠價格趨勢,如果橡膠價格真的下降到令人擔憂的水平,三大產膠國將共同商討措施。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盡管橡膠價格為震蕩下行趨勢,但是當前的價格水平仍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特別是小戶膠農的收入不受影響。
國內橡膠庫存高壓
上周青島保稅區橡膠出庫維持常量,約在6500噸左右,入庫基本持平出庫。輪胎廠壓價采購趨勢延續,港上成交較多,區內貨轉依然頻繁。相對來說,近兩周以來橡膠入庫計劃相對不多,壓力有所減輕。但從本月底開始,將有大批量貨物到港,保稅區庫存將再次飆漲。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底,國內青島保稅區庫存較10月中繼續增長,其中天膠庫存上升至180500噸,合成膠庫存上升至46500噸,復合橡膠增長至44300噸,總計271300噸;截止到10月15日的庫存則為253900噸。
輪胎出口業面臨貿易壁壘
輪胎產業方面,盡管當前美輪胎“特保案”已到期,我國輪胎出口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但今年以來,哥倫比亞、泰國、巴西等多個國家接連提出反傾銷調查并抬高進口門檻,對我國輪胎行業的生產和出口帶來較大壓力。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1月1日歐盟的輪胎“標簽法”也將開始實施,對進口輪胎的各項性能進行更嚴格的要求。而目前我國轎車胎有30%達不到歐盟第一階段滾動阻力的最低要求,70%達不到其第二階段的最低要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國、出口國和消費國;然而中國輪胎對外依存度高達40%以上,而歐盟又是中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市場,若真有半數輸歐輪胎將被拒之門外,這對我國的輪胎出口業將是沉重打擊。
汽車庫存積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外發布2012年9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盡管汽車經銷商庫存連續3月下降,但9月綜合庫存系數仍然處在1.5警戒線的臨界點。雪上加霜的是,緣于歐洲車市去年以來的低迷,越來越多的汽車經銷商已經計劃將重心轉移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在車市低迷的情況下,歐洲庫存車的大量涌入,不僅會沖擊國產車的銷售和國內企業的利益,還將進一步影響國內汽車市場的定價秩序,并使得經銷商飽嘗壓庫之苦。
相關新聞
更多>>